一般人說「沒有選擇」時,往往帶著一種無奈和抵抗無力的意思,那麼,為什麼會說真實、臣服、參是沒有選擇?甚至還不費力?這樣的表達是站在怎樣的基礎上談的?跟一般以「我」為主的境界和理解又有什麼不同?和一個人走出身心的創傷,得到療癒又有什麼關係?

0:21 博士 你之前常說 一個人臣服到底 是不費力 沒有選擇
0:29 這樣的表達 我想有些朋友聽了會有點納悶 因為對一般人來說 沒有選擇 聽起來是無奈的事
0:39 本身已經含著一種抵抗 怎麼會不費力呢?
0:45 你談不費力 沒有選擇 又是站在怎樣的基礎上談的?
0:51 跟全部生命 追求真實 修行 的關係是什麼?
0:58 可不可以請你為大家多說一些 謝謝
1:07 你問的這個問題 非常重要 可能就是點到重點
1:15 跟我們這幾個禮拜 為了準備 為了共修 幫大家不斷做整合
1:24 其實有密切的關係 我相信 我們今天在談這個題目 因為過去也談過
1:34 非常有把握 大家體會的深度或廣度 可能完全不一樣
1:41 跟我當時用這兩句話 沒有選擇 不費力
1:47 可能體會 那時候是一個理論的層面 我希望 就是現在的體會
1:53 是否是可以進入一個很深的體驗 體悟 領悟的層面
2:02 你看 我們不斷地帶著大家
2:08 透過參 Self-inquiry 帶著這個臣服 surrender
2:16 這兩個大法門 你看 我前面幾個共修
2:22 今年是辦第五次 都集中在參 因為我認為 參 是
2:29 可能 這個基礎打穩了 一個人就直接
2:35 跑到意識的上游 意識的根
2:40 找到這個 大我 跟這個無色無形的
2:46 邊邊的門戶 那在後面 我又比較強調 臣服
2:55 一樣的 我用各式各樣方法 去解釋 臣服跟參 參的關係
3:00 而不斷說 臣服跟參 是兩面一體
3:05 這兩個方法 兩個法門 兩個練習的方式 都會幫我們
3:12 帶回到意識的根 帶到意識的根
3:17 也就是說 回到心 讓心 讓一切回到心
3:22 一切從心出發 它們兩個是 確實就是兩面一體
3:28 我想一個人只要 熟悉了 熟練了 就發現從參
3:34 隨時 可以 帶回到臣服 臣服也就
3:40 很輕鬆地 滑回到參 我用各式各樣的比喻
3:46 來做比較 就說我們 站在 參 假如你有一個
3:51 一個念頭 有一個雜念 動念
3:56 其實 我們透過參 就很容易 這個動念 這個念頭
4:03 這個雜念是 是為誰 有的
4:08 它不斷地回到這 根 回到這 本體 回到這 我
4:13 在問 我 而且是 我 我是誰 又從這個 小我
4:19 從這個 本體/主體 就是 我 在講 我 是本體/主體 subject 英文 subject
4:26 再 有一個回轉的力量 回到 回到
4:31 就是好像這個根源 這個本質 可以體會到這本體/主體
4:38 你看 這樣子講 清不清楚 就從本體前面 還有一個來源 還有一個根
4:43 那 這 根 是什麼 用這種方法 有一個念頭
4:49 有一個雜念 就很輕鬆地 透過一個動機
4:55 一個動念 我們回到這根源 那我過去
5:01 有用這個比喻 就說 臣服 好像就是
5:06 稍微 已經滑到更下游了 念頭的下游
5:11 我已經有情緒 有種種的顧慮 考慮
5:17 心中有事 好像 我們沒有守住 在這個念頭的根源
5:24 是好像已經 念頭的出發點 意識的 這個動念
5:30 在往下游 已經在進展 已經在打開
5:36 那這時候用臣服 是踩一個煞車 是讓我們就是做一個
5:43 一個提醒 什麼提醒 就是說 我
5:48 接下來 前面有的念頭 甚至 可能接下來還有一連串的
5:55 念頭 一連串的動機 想 感受
6:00 等 我可以臣服到它 我可以接受它 我可以肯定
6:05 我可以歡迎 我可以 還可以做個感恩的功課 這就是一種友善的
6:12 一種中立性 就是說 在發生什麼 對我其實不重要
6:18 我都可以 都可以接受 我都可以
6:24 隨時聲明 宇宙不會犯錯 所以我 前面的念頭
6:29 現在的念頭 下一個瞬間的念頭 或是動機 都好
6:35 沒有什麼東西不好 我知道了 我可以接受我自己的罪 我可以接受自己的煩惱
6:42 我可以接受自己的痛苦 我可以接受一切 這就是 臣服
6:48 臣服的觀念 所以它已經 可以說是 已經有種種的延伸
6:55 已經有念頭延伸出來 有感受延伸出來 而這些延伸出來的念頭
7:01 延伸出來的感受 我都可以接受 我都可以臣服到它
7:06 那這樣子它踩一個煞車 產生一個回轉
7:12 回轉到我們 可以說是我們 意識的中心 或是意識的根
7:17 而帶一點友善的 善意的 歡迎啊 肯定啊
7:22 這些念頭就是 帶一點正向的 好像一些 一點標籤在這上面
7:32 這是非常重要 我過去講 這是一種友善的中立性
7:39 或是友善的中道的一個觀念 那 從
7:44 透過這種臣服 我們也很輕鬆的 可以滑回 滑回到什麼
7:49 滑回到參 因為你從 念頭的下游 從這個念頭的出發點
7:57 念頭的這個起點 啟發點 你做了一個回轉 你透過接受
8:03 透過容納 透過包容 透過感恩 你踩了一個煞車
8:08 然後做一個回轉 回轉到哪裡 其實 回轉到這個意識的根
8:13 然後接下來 你很輕鬆 可以透過參 就還沒有等 這個念頭
8:19 啟發 或是 引起其他的作用 其他作用就是其他的念頭
8:26 其他的感受 還沒有到那個地步 你其實已經看到了 看穿了
8:32 已經洞察到了 已經識別到了 那時候你就用參 所以你看這樣子
8:39 參 隨時在做 但是 有時候念頭會跑掉 我們碰到情緒
8:45 我們碰到 過去的一些創傷 有一些煩惱
8:50 是讓我們心裡萎縮 它還是會浮出來 還是會把我們帶走
8:55 帶跑 這就是把我們帶到 過去的狀況 那時候用臣服
9:01 臣服踩了一個煞車 然後轉回到 念頭的上游
9:06 可以這麼說 接下來 我們假如 頭腦安靜 可以輕輕鬆鬆
9:12 用 用參 還不要說踩個煞車 還沒有啟發
9:17 起步 正在起步的當中 在這個過程 你已經 回轉到自己了
9:23 這兩個方法 我 講很坦白
9:29 也就是這個 屬於 彌勒佛 基督的妙勝智
9:34 我敢這麼說 是把 全部的修行的方法 可以說
9:39 濃縮 濃縮 把它的精華 可以說 濃縮到最後
9:45 就是剩下這兩個方法 不是參 就是臣服 你怎麼
9:50 用什麼方式 用什麼法門 用什麼體系去解釋
9:56 我到最後 都可以用這兩個 可以說重點 表達出來
10:01 來描述出來 套上去 你看 今天我講到這裡 是否
10:07 你可不可以接受 就像我說 靜坐 八萬四千個法門
10:13 靜坐走到最後 不是透過 專注
10:18 concentration 或是 focus 注意 專注 或是 觀想
10:24 contemplation 就是 不是 透過
10:29 śamatha 梵文 śamatha 專注 集中注意 或是
10:35 vipassanā 觀 這個你記得 我過去 也這樣子講
10:40 那有機會 可能再打開一次 我相信現在大家的
10:46 理解的深度 也 可能 完全 不一樣
10:52 那講了那麼多 其實 我也可以講快一點 我也可以用
10:57 心 這一個字 來表達 就是我們 回到哪裡 注意 前面講
11:04 用參 用臣服 其實也回到心 讓心
11:10 為主 只站到心 一切站到心
11:15 然後接下來的 出發 我們活這個人生呢 聲明自己的身份
11:22 透過每一個瞬間 我們活下去 其實 是站到心 活出來
11:28 我也可以用這麼說 說不定還可能 是比較 容易
11:35 可以 理解 那 接下來 假如我再套上去
11:40 說不費力 沒有選擇 你曉得 這兩句話 是來代表什麼
11:46 是一個人 假如你是站到心 你的出發點是心
11:51 你站到心 在出發 有任何的注意 有任何的看法 任何的意見
11:57 你在處理事 怎麼處理事 怎麼面對這個世界 你對關係
12:03 有什麼看法 你對過去種種的 不管是煩惱 不煩惱
12:09 喜事 悲傷的事 你全部是站到心
12:15 在出發 其實 你曉得 可以說就是
12:20 這個小我 小我就是 是充滿了意見 有看法
12:26 有這個理性 有這個二元對立 所帶來的邏輯
12:31 是我們人生所講的聰明 其實
12:36 這心出發 它已經不受到 人間呢
12:42 我們所帶來的 再一層的 過濾 一種分別 受到它的影響
12:48 就是 不是腦帶著我們 我們這一生 從生 到現在
12:53 其實都是腦在帶著我們 在運作 我們煩惱 也是腦
12:59 是腦的產物 mind-stuff 我們過去受傷
13:04 感覺受到委屈 自己是受害者
13:10 是被欺負 是被冤枉 等全部 這都是腦在聲明
13:16 這不是心 心是無所謂 心是中立的 是腦不斷的
13:22 在說服我們 在幫我們洗腦 說我們是被欺負了 我們受到委屈了
13:29 我們要抵抗 我們要抗議 我們要聲明我們的權利 全部這些
13:35 這些聲音 都是從腦出來的 腦當然經過
13:40 念頭 思考 再加上感受 一連串的
13:46 就把這個因果 把這個業力 把它這樣子展開
13:51 全部都是腦的境界 我們這一生 全部 從生 到現在 到走
13:58 都在聲明一個腦的境界 腦的看法
14:04 腦的影響 全部是離不開這方面 離不開腦的產物
14:10 那我們突然說回到心 也可以講回到意識
14:16 《唯識》也是這個意思 一切都只有意識 而意識不會去做一個判斷
14:23 做個批判 做一個標籤 有好有不好 有美 不好
14:29 對意識 假如要勉強 用我們人生的一些價值觀念
14:35 來表達 其實站到意識 站到心 一切都好 一切都美
14:41 一切都是友善的 一切都是剛剛好
14:48 最多也只有這個觀念會出來 所以站到心
14:54 心帶著腦在走 反過來了嘛 心帶著我們走下去 我們 我們 在指小我
15:01 心 可以說是大我 或是宇宙的 我 沒有傾向任何人的這個 我
15:08 大我 這個整體的 我 整體的意識
15:14 它帶著我們走下去 其實 你曉得它就 沒有什麼東西叫做努力
15:20 也沒有什麼東西叫做選擇 這兩個觀念 努力 選擇
15:25 其實 是小我的觀念 是小我延伸出來的一個
15:33 一個境界 一個叫做努力 就是我們非要
15:38 東做西做 要捕捉什麼 要透過功夫
15:43 我們可以得到的 那最不幸 就是一般人認為修行
15:49 是透過努力 是比如說你多用功 可能你這裡也把我所講的
15:56 你用筆記 把它有個記錄 有個記錄 還要複習 對不對
16:03 你不斷的要 要每一句話 不管有一些用詞
16:09 你聽不懂 你就想辦法要聽懂 你要想辦法把它打開 邏輯上 可以一步一步的打開
16:16 甚至 打開後 可能還可以跟別人分享 可以教課 等啊
16:22 因為 認為就是它是個完整的一套的邏輯
16:27 是從 邏輯 從腦的聰明的部分
16:33 在著手 那一般人 對修行 可以說一半以上 還是這樣認為
16:38 是認為這是頭腦的一個 遊戲一樣的
16:44 很不幸 我們這裡 還是有朋友會這樣想 這是 很容易可以理解的
16:51 因為我們 從小 到現在 尤其 假如讀書讀得很多 很順
16:57 別人可能稱讚我們很聰明 等 這一定是這樣子 我們有個資訊
17:02 一個知識 可以掌控的一個能力 那這個 這是難免的
17:08 所以 也不要因為我這樣講 大家聽了 好像心裡不舒服
17:13 所以我們頭腦 是認為樣樣都要透過努力
17:18 都要透過 我們點點滴滴去用功 要一分耕耘 一分收穫
17:25 這樣講 多少也是對的嘛 像你有這個身體
17:30 你要健身 你不去做運動 不去
17:36 有一個規律 你說 可能健身 你要肌肉發揮
17:43 要長出來 都是不可能的 就是 多多少少 在這個世界 我們所看到 是正確的 這些觀念
17:51 是有個努力的層面 但是我們所講的 就是在講到人生的大方向
17:59 命運的問題 你記得 我們過去用 mastermind
18:04 好像就是一個 整體的一個聰明 或是更高的一個聰明 我常常講是一個人成功
18:10 從我們的角度 是透過我們的努力 點點滴滴 一分耕耘 一分收穫
18:16 成功的 但是 假如你站到更大的尺寸在看 全面的尺寸在看
18:23 其實 這個成功 還不一定是你個人 你多努力
18:28 可以得到的 有時候是剛剛好 環境狀況 周邊的人
18:35 為什麼會講 mastermind 它是包括周邊的人 周邊的同事 周邊的團隊
18:41 跟你接觸的人 是個整體的一個運作 才會成功
18:47 你記得我過去 我提醒 很多經營者  認為 比如說 辦一個行業
18:53 辦一個企業 不管是什麼組織 他成功 他認為這是全部的努力
18:59 應該是自己一個人的 是他負責成功
19:04 是他引起 他執行 他可以得到的 就是 me me me
19:10 我 我 我 全部功勞 是 我 的 常常 我跟這些朋友 這也是隨時在提醒自己
19:18 其實 你在一個環境 有種種的收穫 它是一個整體的成功
19:24 是個 mastermind 假如換了一個人 周邊一個人 換一個組織
19:30 可能成功也就沒有了 我們過去認為的成功 也沒有了
19:36 這就是 當然 這是講另外的話 講到 mastermind 的觀念
19:43 我在《豐盛》 這本書也打開 我會提到這
19:49 也是因為我認為 跟許多我們這裡的朋友一起參加
19:54 走到今天 跟我們個人 怎麼去安排生命 有密切的關係
20:00 所以 有機會 我還是鼓勵你 稍微翻一下那本書
20:05 但是 回到我們現在講的題目 不費力 其實在講一個更深的層面
20:11 在講一個靈性的層面 在講到 就是 我們在追求真實
20:17 在追求 甚至 我們可以說是 我們點點滴滴 假如要脫胎換骨
20:23 把我們人生的價值 把我們整個 一個人的架構 我們個性的架構
20:29 我們做人的架構 我們是否可以得到幸福
20:35 這種架構 假如 要做徹徹底底的變更
20:41 它是心為主 意識為主 意識 心 優先
20:48 在這時候 它不是受到 費力 不費力
20:53 甚至假如是費力 你還記得 我過去會提醒
20:59 那可能你在找的 不一定是真實 那是從努力可以得到的
21:05 從邏輯 從理性我們可以推到的 那可能它不是
21:10 它沒有一個整體 一個宇宙的 universal 它不是在整體宇宙的
21:17 真實的這種分量 所以我們還是 可能不光不費力
21:23 還可以當作一個基準 假如是真的是費力 有時候懂 有時候不懂
21:29 Not there yet 你還沒到那裡 可以這麼說 那選擇 你看這樣子講
21:36 不是一樣嗎 講到最後 我們好像也沒有什麼選擇
21:43 心帶著我們走 樣樣都好 它會保護我們 該做什麼 它會安排的剛剛好
21:49 問題是我們信不過 我們的信仰不夠
21:55 所以 質疑心就會浮出來 我們會質疑
22:00 有時候有些巧合 我們認為 偶然的一件事情
22:06 就是那個完全 沒有什麼代表性 不像一個人徹徹底底
22:12 活出這信仰 活出這個信心 但是你還記得嗎
22:18 他有三個觀念 就浮出來 什麼東西可以知
22:24 未知 或者是 不可知 而 他不費力的
22:30 他讓不可知 跟未知 沒辦法知道的
22:36 這個層面 帶著他走下去 所以他也不怕了 他完全沒有什麼選擇
22:42 我們也可以用這種 表達的方式 你可以把
22:49 不可知 都包容起來 都可以接受 你說還有什麼選擇
22:55 選擇 是在 知 知的部分 就很小一個部分 人生
23:00 我們可以說是知 屬於知 知道的部分 known 就known unknown, unknowable
23:08 知 未知 不可知 就很小一個小部分
23:13 連宇宙 你看不到5% 其實這是物理家 現在在講的
23:18 從我的角度 不到兆分之一 是可以說是 知 是 可以知道的
23:24 不知道 不可知的部分 是剩下全部 等於說 幾乎是
23:30 99.9999999% 12個9 13個9
23:36 講不完的9 無限多的9 無限大的層面
23:41 是不可知的 假如你完全可以接受 你的信仰大到一個地步
23:47 你可以完全包容 你的人生 讓不可知的部分 帶著你走下去
23:53 那你說 選擇是 有什麼東西可以選擇的
24:00 有什麼東西 你還會讓我們這個 ego 我們的小我 小我來帶著我們走下去
24:08 你說還剩下什麼 還剩下什麼 選擇我們
24:13 讓我們過不去的 選擇本身是從 可以知道的層面
24:19 中間做一個比較 然後 然後 兩個 三個 不同選擇 中間 我們挑一個
24:26 這是人的境界 是在這個世界 在保護自己 是放不下
24:32 因為頭腦絕對不會讓你放過的 你說它會允許你 進入一個不可知的一條路
24:39 它是 頭腦 它是沒有安全感 這時候 它沒有
24:45 它一定要確定 它頭腦設定在這個世界 它就是希望我們得到
24:51 這個一個確定性 那這個也是保護我們的身體 本來是保護我們身體
24:57 碰到危險 碰到比如說 過去我常講 碰到一隻蛇 一個野獸等
25:02 它是在保護我們 但是我們只要觀察 這個心也會保護我們
25:10 你光從《六祖壇經》 假如你讀下去 對我是非常感動的
25:16 就是心在告訴六祖 晚上 有人就是當時
25:22 五祖傳承衣缽 傳什麼 就最多一個 bowl 英文 中文翻成一個碗
25:29 吃飯的 bowl 碗 一塊布 就披到身上一塊布 就最多是這樣子
25:35 禪的傳承 就是這樣子 但連這個就是當時
25:40 其他的修行人都放不過 甚至要把它搶過來
25:45 還要把六祖的生命也取消掉 那六祖
25:50 他該做什麼保護動作 心帶著他走 完全不是理性的
25:56 不是我們頭腦 認為怎樣 該怎樣 那你看 我們到今天
26:02 一兩千年後 比如說我們談到 Ramana Maharshi 一樣的
26:07 他也是心帶著他進行 帶著他前行
26:12 帶著他做 沒有選擇的選擇 他這一生 很清楚他自己扮的角色
26:19 所以他不談政治 也沒有去談任何經濟的方面
26:25 就是 該有什麼 就有什麼 但是可以影響到 你看後來的人多大
26:31 六祖影響到一千年後 幾十億的人 連西方都可以影響到
26:37 那你說 站到這個生命的 給的安全感
26:43 物質層面 經濟層面 他什麼都沒有
26:48 完全一片空 他什麼也不需要 Ramana Maharshi 是不是這樣
26:55 但是他在某一個層面 在精神 在靈性的層面
27:00 影響到我們是 可以說是 講不完 數不完的
27:06 生命就是那麼 那麼微妙 所以你說 心
27:12 沒辦法保護我們 會帶著我們 其實也就是我們 看我們的 信仰夠不夠大
27:18 那你記得過去 我也這麼說 信仰大 大到一個 某一個地步
27:24 你的成就 也跟著就那麼大 你的領悟 你的頓悟的成就
27:30 也跟著 跟著這樣子 跟著信仰 就是信仰大 它也跟著大
27:36 信仰小 也跟著小 這些話講的意思 就是說走到最後
27:42 一個人還是靠 是靠一個不合理的 不理性
27:48 一個無色無形 永恆 無限大的一個力量
27:54 在帶著我們走 而這個無限大的力量
27:59 也就是心的力量 意識的力量 來安排一切
28:04 來貫通我們 不是我們去捕捉什麼 去取得什麼 是這個生命
28:11 我講的生命 也就是在表達心 這個意識 帶著我們走下去
28:17 帶著我們走出來 從創傷 從一切走出來 這也就是我這一次
28:23 透過這次共修 我想我們看是不是把它 踏踏實實的
28:29 老老實實的 把這些觀念 落到我們的生活當中
28:34 就是我們隨時在 活出它 活出不費力
28:41 沒有選擇的一條路 讓我們 在這一條路上
28:46 假如 還有一些煩惱 過去的一些創傷 要處理一些事
28:52 試試看 我們這時候會怎麼處理 是不是有這個信心
28:57 大家 我們一起來參加 大家有這個把握 可能你是站到一個
29:03 不同的基礎 換了一個人 脫胎換骨
29:08 來處理眼前的問題 來面對過去 還會回來的一些創傷的一些
29:15 一些念頭 一些記憶 你看我這樣子講
29:20 我相信你今天 這樣子聽 已經很不一樣了 所以 接下來 我們就
29:25 剩下這幾個禮拜 我們就飲食 做那你記得前面在講
29:31 做飲食的實驗 我們假如身體還有一些發炎狀況 就膽子大
29:36 你就換一個飲食 你可以用 不是素 就是肉 沒有關係
29:42 不要心裡面掛著什麼 非得怎樣不可
29:47 但是 就是重點 把我們 這個 我們生理上面 層面的
29:52 一些障礙 身心的障礙 把它 把它取消掉 打開 讓我們充滿活力
29:59 充滿了氣 也是滿的 一切都是圓滿的 試試看
30:04 在這種情況下 我認為 我們 用這種心情
30:09 用這種心情來接受這次的 共修 我相信這個效果會遠遠的更好
30:16 你看 我這些話 是不是可以讓它 稍微沉澱一下 然後
30:21 看我這裡 接下來 識別 洞察
30:27 看我這些話講的 是不是 是不是make sense 是不是對你這時候 會有種種的幫忙
30:34 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