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講「回轉到內心」,而回轉到內心最好的方式也就是採用中道,或友善的中立性。這個機制含著怎樣的奧秘,而可以為我們消除修行或追求真實路上的阻礙,帶領我們回歸存在的家? 這個星期,楊定一博士的分享為我們闡述這個機制,撫平頭腦的不安與困惑,讓我們一同走上回到心的路,一起回家。

博士,許多朋友都聽過你說要回轉到內心,那特別對於一個要尋找真實的朋友,最好的回轉的方式,也就是用中道。
對任何事情不再加上一個評價,我們不認為是這樣,也不認為是那樣,但是又帶著一點點正向,一點點接受,一點點歡迎。那雖然你強調了很多次,但對很多朋友來說,如果現在能夠再一次匯總,再加上他自己的體驗,可能會有很不同的理解,能不能請博士再為我們多打開一些?謝謝。

你這個問題啊
現在問而我現在回答
可能就像你前面嗯 在講的
可能大家的這種體會
體悟完全不一樣
尤其經過我們這兩個月的共修
很密切的做各式各樣的練習
各式各樣的反思
不斷跟大家分享好多很多基礎的
根本的一些觀念
所以
然後我相信這個成熟度也不一樣
所以今天我再來拿這個問題來打開
用的角度可能也稍微有一點不一樣
我是希望
對大家有一點幫助
我過去啊
常常會這麼說
就是往內往內轉
往內回轉
回到心
啊 這是不斷的提醒大家
就是這個一切的答案 不在外在
反而在內心
那當就是幾句話帶過去嘛
啊 也因為一打開沒事
打開是講不完的
其實是含著什麼啊
什麼用意
什麼叫做回到心
回轉到心
回轉到自己
真正的自己
回到內心
我們仔細觀察 這個世界
我們所認為這個世界
這個人生
他是確實是用二元對立組合呢
是用我們的頭腦啊
透過區隔分別比較組合呢
他是透過兩句話 兩句話就代表說你
隨時都在下一個結論 就是針對啊
兩個點 三個點 幾個點
不同的角度在看同一件事
讓你不斷頭腦腦海裏面都在做比較
在比如說有瘦有胖有高有低
有完美 不完美 有好壞 不斷的我們
我們這個二元對立
我所講的二元對立的邏輯
其實就講這是個比較的邏輯
是哪兩個點 互相的比較
那當然兩個點 光兩點也沒辦法比較嘛
你當然需要第三個點
這第三點
只要在這時空
不一定還是這個空間 可能在時間
比如說現在我可以現在跟過去啊
現在這個點 跟過去的一個點比較
雖然是同一個點
但你用時間的尺寸不一樣
你還是可以做比較 或者光在空間
比如說我一個點在A
另外一個角落在B
然後透過C在做一個衡量
到底他離這個C是近還是遠
你就可以說是A
哦 對C比較近
B啊 對C比較遠
比如說這樣子啊
所以同時你記得過去 很早我就
透過
各式各樣的這種方法試著來解釋
不管是《時間的陷阱》 那更早
在這個《全部的你》
《神聖的你》一路
走到後來
我都是用這種方法來表達來
那在《唯識》更不用講的
我都試著再打開
讓我們了解我們的邏輯
我們這套邏輯 我們的人呢
我們在講人的聰明
是怎麼來的啊
就是用一個比較的邏輯啊
這比較邏輯過去啊
大家試著用這個兩句話對立啊
對立英文就 duality
用這種方法來表達
其實我們講來講去
都在講同一些
觀念
也就是我們的 人的邏輯是用比較
嗯 是用相對
那佔了一個相對
相對就代表說
也是一樣

水仙:從自戀談起,一種逆風的解讀
楊定一:水仙:從自戀談起,一種逆風的解讀

你啊 你有個譜
站在這個譜裏面
你要聲明啊 是多少你是有一個比較
就是講講這是個比較的邏輯
這全部在我們有限
在我們相對在我們3D
再加上時間 我們的世界可以
產生的一些一些觀念
那包括我們所認為的
就是說很科學化 很客觀的一些
覺察一些統計啊
一些記錄啊
我們講的科學嘛
科學有用數字
數據根據來看
其實這全部都還是一個相對的支持
也是透過比較才會產生意義
才可以給我們種種的
一些結論
對這個世界結論
對這個現實的結論
對我們自己對別人等啊
這樣子 有給我們讓我們
進一個完整的世界
是這麼來的
這是我過去用外在來表達的
那你看哦
外在包括非常廣
比我們想像的更廣
這次呢
我常講說全部我們過去 甚至
在心經所講的蘊 SKANDHAS 這個音 (五蘊皆空)
或是這個句
就是它是其中一些特質
或是把
可以讓我們歸納幾個大類的
群的這種觀念
這個句嘛
啊 音韻是這個意思
就是英文講 aggregate 或是HIPS
就是你累積同類的東西
我們英文會講hip
就是他是一團
或是一個族的一個同類的
觀念
那我們這個人間
所看到的
所可以體會到的 就是我們
嗯 有現象嘛
可以摸到可以體會到
可以感受到我讓我們
可以啊 用感官呢
可以捕捉或者從內心啊
可以想可以感受
你還記得嗎
心經就叫色受想行識
form 色嘛 啊 (Aggregate of form)
sensation 或 feeling 受
conception 或 perception

行 volition 然後最後是識
consciousness 這個 在講我們
人可以啊
可以想到的
可以想像的 一個一種意識
還是這個
我們這個相對的
時間可以要做比較的這個意識
這些全部這五個蘊
其實從我這樣子解釋還是
嗯 屬於這個外在哦 你你看
這樣講你會不會
認為這個有點不可思議
甚至你還記得前面我也介紹
什麼叫做 Brahma
Brahma 是這個印度呢 最古老的經裏面
這樣的這個
等於說是他的主的身份啊
這不是 大的主
小的主就不是大的 G (God)的啊
這是小的 g (god)
那這個來當做這個絕對的現實
或是本體
那我們看到這世界全部
我們可以體驗的
全部都是
現象
本體是你沒辦法用我們的感官
感受或者想 可以體會到的
那裏面就含的也是5個大類
namarupa sat-chit-ananda
nama 是名嘛 下個名稱
那 rupa 是形或是相
sat-chit 呢
在 覺 樂
前面兩個 namarupa 也是相對啊
也跟我們這裏所講的就是外在
嗯 相對的視覺外在一樣的
這包括你想的這個啊 是包括
包括我們的覺 可以覺察到什麼
包括我們想 想到什麼
或是感受 感受什麼
嗯 這是等於說講完了嘛
我們認得這個世界
認得我們的人生
這一切 我們稱為我們的故事啊
我們的劇本呢
我們長什麼樣子
我們這次有什麼經過 有麼
什麼喜事
傷心的事等 全部這些
都是在這個 namarupa
在名
形或者名相裏面
在那兒打轉
是現象嗎

真正我們在講本體 是個絕對的觀念
sat-chit-ananda 在 覺 樂
而且前面這個「在」
不是在哪裏
而是輕鬆鬆 就像我們在講「在的瑜伽」
是最終你只是
在覺 你覺味的覺
你在位的在 不是在哪裏
不是覺什麼東西
樂 ananda 快樂 不是有條件的快樂
是無條件的快樂
sat-chit-ananda
這些是我們本質
或是可以說是本體
假如要來貫通我們
他最多留下就這些特質
這是我想首先
用這個角度
來把外在跟內心來做一個區隔
那講的內心 其實就在講本體
就在講我們的本質
也就在講我們呢
就是走到最後你到這個意識的門戶
你再繼續查下去
你發現連這意識都是空的
就像心經在講的
空啊 我意識也是空 空也是意識
嗯 就空 本來就是意識
意識本來就是空
兩個是兩面一體啊
這意識是離不開空嘛
那我們一個人停留在那個邊邊
停留在那個門戶門口
就是我們 相對跟絕對
我們 有限跟無限
是無常跟永恒 那個邊邊
你記得我用「大我」這個
兩個字來表達
你停留在那個邊邊 你也是人
到那個邊邊 你沒辦法用我們這頭腦
嗯 這相對的聰明
兩句話的這個機制
邏輯的機制
理性的機制 你不可能跳到絕對
沒有這個能力跳
跳到絕對 你也不需要跳到絕對
你就在那個邊邊就有一個交會點
這樣子最多
就好啊 你停留在那裏
我把這個這個當做回轉
當做這個 回到內心 用這
幾個字來表達
來蓋 套上一切 就是這個
可以我們用透過什麼
透過「臣服」不斷的
嗯 接收啊 不斷的接納 不斷的包容
肯定
歡迎 感恩
哎 你自然就滑回到這個原點
這個沒有 沒有點的點
那就像你記得我的比喻
是說 就像好一個小孩子啊 英文叫 see-saw(蹺蹺板)
啊 做一個 然後玩嘛遊戲
蹺蹺板 在隨時辦家家酒嘛
在坐這個蹺蹺板
你過去小時候大約坐過嘛
你把這個重量擺在一邊 一個板子啊
你中間有經過一個英文叫 fulcrum
一個一個支點
就是說中間它可以達到一個均衡
重量的均衡

水仙:從自戀談起,一種逆風的解讀
楊定一:水仙:從自戀談起,一種逆風的解讀

那我們透過這個 see-saw 這蹺蹺板去怎樣
搖啊 往一下上來 一下下來
但是最有趣用這種比喻來解釋
其實你曉得
另外一邊的啊
假如你站到這人間
現象的 有現象無 有色有形的
那頭過有一個支點
有另外一邊 給你打個平衡
一個對等
你記得早期我還用對稱
symmetry 來來表達
就是我們人 隨時要達到這個
達到均衡
要把這個平衡點找回來
但是跟我們在得到 我達到對稱
symmetry
在另外一個點 其實不在這個人間
這可能最簡單懂 也是最難懂的
就說我們用這個蹺蹺板這個比喻
我們不是說 一個人回到回到這個
這個門戶嗎
回到這門口
就是在相對 跟絕對的中間那個門戶
一個交會點
那我們用蹺蹺板的這個比喻來講
這一半我們在這個人間
那另外一半在哪裏
你曉得 不是在這時空
是在另外一邊 在無色無形
在這個新的
層面 在一體的層面 在絕對的層面
其實
這種比喻 還比較接近
因為啊 假如我們再講另外一個點
另外一個就是 這個位置達到均衡
跟我們可以啊 做一個對稱的
他假如在這個世界
你曉得假如在這時空
不管在個時間的層面
這裏啊 跟那裏 或者這裏跟過去
這種對稱 假如這個對方 就是對等的
這部分是在這個世界
是在這個這個人間
我們在講3D 在講時間這個尺寸
其實你曉得這不是中道
中道 好像表面上這啊 我們一講中道
以為在講一種平均
這個一種平均的觀念
或一種中等的
適中的這觀念 或者說反過來
我們有時候因為會用 compromise
好像就一個 reconciliation
compromise 就是折中的觀念
或者打折的觀念
妥協的觀念
然後我們找到一個平均
這不是中道
很多人認為中道是這個意思
所以我過去也很記得
我試著解釋
蘇格拉底(Socrates) 當時的這個
他的這個 dialectics
辯證法
其實也不是這樣子 中庸中庸
孔子的儒家的中庸
其實也不是這個意思
也不是平均
我們在講這 人間的這個平均的作用
好像很多人就會認為啊 你現在過去
又同時 講到未來 那你平均剛剛好
是現在是很多人 把這裏現在
嗯 就是這個瞬間
把它當做是個平均 平均實際上的平均
現在是過去
在跟
未來做一個中間 剛好一個切入點
得到一個一個一個平均
或是 這裏跟那裏
別的哪裏 跟另外一個點
這就是我們 在講這裏這裏現在本身
是一個是在
空間一個平均
另外一個是在時間 得到一個平均
這些都 全部是錯的觀念
達到 對等或是
對稱這個對稱
是跟哪個對稱
是有色有形 跟無色無形
達到一個對稱
是外在 跟內心 達到一個對稱
所以要達到這個對稱
中間透過一個 不是講說一個支點嗎
就是一個 fulcrum
你坐蹺蹺板
中間要下面要一個支點
你才可以找到這個平衡點
兩邊才可以均衡
其實講的這個支點
我記得前面 也試著打開過
還是在共修
也談過
嚴格講這個支點 也不是在這個面積
可以講說它
這本身是可能是比較接近
是說它是在無色無形的一個點
因為你跟絕對 不是從相對的尺寸
接近
這個相對 你可以找到一個平衡點
這根本從數學中個角的它 不make sense
我們講的只是一個比喻
講說支點
就把它當做 大我 或自己有的門戶
來講好了
等於說 一個或者是個起點 就是我們
假如一直往絕對這樣走
縮縮縮到一個點 或者大
大到一個一個 一個全部
可能就是在我們還可以衡量 還可以
掌控的
在觀念上 可以掌控的一個點
或者在一個有限
他可以這個相對實際
可以有個代表的一個觀念
或是一個比較具體的一個點
起點嘛
起點 其實就是小小小到 已經完全
他連個出發點前的一個點
我們只能用這樣子來比喻來談
所以這個連這個 fulcrum
支點啊 這本身也是個只是個比喻
這樣子話 我們呢
才可以把這個
什麼叫做內心 回轉到自己
回轉到一體
回轉到本體
這些觀念 你才慢慢可以建立起來
才 make sense

為什麼會用「臣服」
臣服的方法 來找到內心
或者滑回到內心

因為你可以這樣想 什麼是臣服
臣服是接納一切
肯定一切
接收一切 也就說
我們是一個 再接上一個的
這個連鎖
因果的連鎖
因果的這個
不斷的 怎樣像流水一樣的
像是一個在接下一另外一個
一個一個因 變成
果 果又變成 下個瞬間的因 這樣子
連鎖好像是表面上是連 連起來的
連接起來的
為什麼我們不是看到這個瞬間
或者我們的人生不是斷斷續續的
我們的眼睛呢
我們體會
我們神經的這個 聰明的機智制
好像讓我們感覺樣樣都是連結的
一個連接到下一個
一個再一個
但是假如你把這個時間或是把空間
把它用更詳細的這個
設備 來查放大
每個瞬間放大 每個空間放大
你會發現 其實是斷斷續續的
只是我們過去
沒有注意到
認為是一樣的這個連續的
通過這種因果或者業力的機制
我們才產生一個
好像對我們是完全是 make sense
完美啊 完整的一個世界
完整的一個故事
一個劇本就這樣寫出來
其實我們
完全沒有想到這是 就像前面講
我們已經是註定的
我們現在活的
生命是後果 結果 都不是
他有什麼自由
含的什麼自由意志
或者含的有什麼意義或是有什麼
目的
我們認為有目的 我們認為有意義
我們認為有
有自由意志 是完全是頭腦
頭腦延伸出
來 頭腦的產物
讓我們得到這些印象啊
就是站在整體
這印象 其實最多只是個幻覺嘛
像個電影啊
一個話劇一樣的
所以你輕輕鬆鬆的用這種
臣服 臣服的練習
我們過去
多場面帶出來嗎
那我可能這次 再試著
我本來在這兩年了
你們也大概聽我這樣子講講
是想把這個中道 吿一個段落
雖然過去幾年都在談同一個觀念
但是我想站到彌勒佛基督
整個基督的意識
基督意識就是統一的
一個意識 就是 one and only one consciousness
一個意識 一體
而只有這個一體
只有這一個意識
這種角度 來談這最深
我看有沒有這個機會把它完成
本來想也帶著大家
透過共修 來一起來體會
單單純純
想中道 就是他本身對我有
那麼重要
所以中道本身的一個中心的理念
就是臣服啊
就是一個機制
一個練習的一個基礎本身就是臣服
我們透過臣服 不斷的接納
不斷的接收
不斷的肯定
不斷的 你看又加上這回轉
回轉是什麼意思
就說 你任何眼前的現象
這些眼前的現象
包括心中啊
有一些失落啊
有一些窩囊啊 一些痛苦啊
你不斷的
讓他 讓他展開自己
英文講 let it be
把樣樣都放過 又讓他存在
你樣樣都可以自在
你就是 不是透過動喔
是透過在的觀念是 beingness
不是 doingness
你這一生全部都在動啊
哎 你現在發現有一個很大層面
其實還比這個動的層面遠遠更大
是「在」在的層面
這透過「在」跟動不動跟沈默有聲音有
有念頭沒有一點關係都沒有
他本身有一個本體的層面
我過去用背景啊
你記得《全部的你》當時用背景來談
這個無色無形的是隨時的
這個層面
是隨時都存在
只是我們過去沒有注意到
那現在你注意到了
你就發現 這個不斷的臣服
不斷的讓這個眼前的現象
讓他好像沒有燃料
燒不起來了
哎 有了
它在運作
我們讓它展開啊
展開它自己啊 展開自己
意思說 你不要在上面再加一個標簽
再加一些燃料 讓它再繼續燒
燒的那麼旺 你
你放過他 臣服就是放過它
你接收了嗎
你肯定啊
肯定宇宙不會做錯
你肯定 你用yes來肯定
你來歡迎 你說他沒有
沒有地方跑了嗎
他也沒有這個 好像這個能量還
沒有消失
要繼續在那裏打轉
也不會在澆上燃料啊
不會在火上再加
上這個汽油或者酒精
他燒 自然就會燒完嘛
會消失自己
那你曉得這個現象的層面
就這個外在啊
這個世界 他消失他自己啊
剩下什麼呢
嗯 剩下就是本體嘍
剩下就是心哦
那你可以說 剩下就是這個
我們再講這支點呢
大我回到 滑回到這個起點啊
就沒有這個動力了
我們這個人間的過去所帶來的因果
本來燒的很旺 你這樣反彈一下那裏
不要認為被欺負受到委屈
你不斷的怎樣反應反彈
認為別人在欺負你 你要嗯
反過來你要欺負別人
對別人有意見等等
永遠講不完的一種反彈
怎樣一個機制 怎樣燃燒哎 突然
然後燒完了 自己就沒辦法起伏了
一切的動念 好像
這個嗯 好像也就差不多了
就是我們在講這個
volition 心經裏面這個行
好像這生死的部分 也就差不多了
就安靜下來了
那這樣子話
你就突然體會到什麼叫做平安
安定啊 什麼叫沈默
什麼叫無條件的愛
無條件的慈悲
無條件的聰明
聰明 無條件聰明
你想是什麼
或者我們也可以講 無限大聰明
那就是智慧啊
是智慧啊
就是一種
使徒保羅 Apostle Paul 在這新約 所講的
就是你突然體會到一種寧靜
一種平安
是超越 遠遠超越這個世界
超越這個世界可以理解的
也就是這樣子啊
也就說你已經 不再跟相對哦
帶來任何阻礙
你去不做這相對的一個啊
以一些觀念
一些看法在上面再加一些標簽
然後在這個標簽上
又把你自己的看法 再澆上 上去
這種燃料啊 不斷的燒嘛
你把它燒的更大
相對的這個 因果所帶來的這種
機制 這種反應
你把只會把它燒的更大
用這種比喻來談
像這個燃燒 這樣子 越來越大
那你突然 你不再跟他帶來對立
你完全可以肯定他
他沒有地方 可以再去展開哦
他是透過 本來就是透過摩擦
透過燃燒嘛
透過你要 給他注意
給他能量他才可以把他養活養旺
那你現在突然 你退了幾步你 你不再
你還不再理他了
你完全講說 好啊
let it be 啊
你就讓他隨時再存在他
你沒有帶來阻礙
阻力 那你說他怎麼燒的起來
中道即是這個意思
那為什麼在帶點
正向的觀念 正向的中立性
我常講這是一個種
友善的 一種中立性
來來對一切的現象
這其實是友善
最多只是為的我們 在這過程啊
什麼意思
過程 我們從相對
想滑到絕對
滑到這絕對 跟相對在這門戶 門口
滑到這個極點
在這過程
你把樣樣變成友善
嗯 變成正向
對我們頭腦比較容易接收
對我們頭腦他不會再帶來
這種抵抗
反對 或是帶來種種的阻礙門檻
為什麼會這麼說
你這樣想哦
我們這個世界是 小我透過這聰明
透過二元對立 兩句話組合的
那你突然
他提出來什麼抗議
提出來什麼觀念
你都好 你都可以接受
你都不繼續再跟他有對立
那你說這個
小我怎麼可能接受
嗯 他一定會帶著一些抵抗啊
一些反對啊
想透過邏輯 想把
你得到現在的觀念 去把推翻
把這些新的觀念推翻
他一定會這麼做的
那你帶來用正向的觀念
加上一個yes
還是一個歡迎
加上一切都好 不斷的用正向的觀念
其實
我們這個嗯 小我
碰到這種正向 他完全投降
他沒辦法再運作 因為他本身
嗯 過去啊 區隔 把這個世界劃分
好不好
正向負面
那你突然用正向
他可以聽懂
可以體會到什麼是正向
而且這個正向是給小我
帶來快樂
帶來放鬆
帶來舒服舒暢
就像你記得我說 這個我們
身體有個迷走神經 vagus nerve
他是來告訴我們頭腦
你你可以放鬆啊
我全身都是放鬆的
我舌抵上顎
就在告訴你啊
小腦啊 我再告訴你啊
就是可以放鬆
大腦可以放鬆啊
我我們我我一切都好啊
你不用再緊張了
那當然你說他會放鬆那一樣的
你用這個好一切都好
用個肯定會什麼
就好像無形當中 也讓這個我們的腦
大腦小腦的不管哪個腦哎 也就跟著
放鬆了 他把我們在這種經過
在這個過程
把這個臣服也當做一個不光是友善
有趣而且可以帶來給自己喜樂
可以帶來放鬆
可以帶來一種正向的一種體驗
我們英文叫 pleasure
pleasure 就是給自己喜樂
有趣又喜樂
那你說為什麼他要反對
所以這樣子話就
很順的 你可以一邊在練習
一邊讓這個大腦 腦啊
來完全他變成跟你這個練習
跟這個一體
跟我們在講這個 不管是大我
這個心啊 內心啊 等啊
一體啊 等他就接軌了
不知不覺就接軌了
他就不會再繼續
帶來這個抵抗
甚至你練習還沒有說 我們小我
其實他會哎
期待你做這個練習啊
因為他更舒暢更舒服更有安安全感
有喜樂 你說為什麼他不會想做
所以這樣不知不覺你把幾面
他說到這個
到時候一個一個
可以講是像一個箭一樣的全部
我們從幾個面積變成一
一個這他說到
好像還不像講一個面積同到一個點
一個起點
就接下來沒有這個頭腦的干涉
而就是這樣子的話
心慢慢就把
剩下多少的頭腦
已經都差不多了嗎
已經都淨化 已經都變成透明化
剩下可能就是一個空的容器吧
也一起把這空的容器
吸收了把它化解
把它解散
啊 這就叫做
解脫
你看我這樣子講啊
換一個方式 換一個角度來談
那我總是認為 最近我們這樣談
好像這些觀念你都可以聽懂哦
我們這裏有許多許多朋友
尤其這個比例越來越多
經過這次共修
這幾年大家
好像這話你都可以聽懂了
都可以讓你建立一種好像是一種
給你一點信心嗎
或是你可能也體悟啊
領悟非常深
就是我這前面講的這些話
那對我們許多朋友
也是不斷的在做一種
可以講驗證嗎
也可以說是打氣啊
需要你就是不斷的往前走
不要碰到什麼問題
喜事或是不好事
或者過去的創傷
讓你呀踩個剎車 把你帶到啊
就是另外一條嗯
比較
可以講這是邪
邪惡嗎 或者一個不妥當的路
可能又耽誤過去了
這是我一心用最誠懇的話
誠懇的方法
後來呀希望幫你呀
達到一個
很穩重的 很穩定的一個基礎
希望你站的這個基礎
就一直往前走啊
向前行嗎
嗯 看可不可以
走到哪裏 算哪裏
我們一起來嘛
我們一起來共修啊
這才叫做共修啊
這才叫做修行啊
對不對 一點都不玄
也沒有什麼地方 你可以找毛病
會認為是不科學
是完全
都是完美的哦
你想的這完美不再講
我這裏所跟大家分享的完美
在指的就是未來的佛陀
未來的佛彌勒佛
他所帶來的基督
基督這個體
基督的意識
彌勒佛
基督 所帶來的這個妙勝智是完美的
你從一點一滴找不到
找不到一個縫
找不到一個缺點
我敢膽子那麼大跟大家
這樣子宣傳啊
你假如有這信仰
你可以生嗯
相當多的時間呢
還不是為你這一生呢
可能為未來不曉得多少倍
你可能回來已經有這個基礎了
已經有這成熟度了
好 我希望這些話 你可以聽進去

水仙:從自戀談起,一種逆風的解讀
楊定一:水仙:從自戀談起,一種逆風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