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宇宙的基本法則 第五個談到的是創造 可是創造很像他所提到的第一個法則 叫價值實現
而價值實現跟什麼東西有關呢?跟整個內在實相的價值氣候有關 或價值氛圍有關
也就是說 已經產生的這種價值的趨勢 在你的身上 能夠以內在的這個價值的需要來產生創造性的工作的
也就是對內在來講 已經Ready了 已經早就有這樣的創造的內容可以讓你取得 而且以你的方式來把它實現出來
實現出來
小編推薦博客來書籍
博客來-漫遊前世今生:超靈七號系列一 | 博客來-穿梭幻相實相:超靈七號系列二 | 博客來-時間預言:超靈七號系列三 | 博客來-賽斯早期課 7 | 博客來-賽斯早期課 8 | 博客來-賽斯早期課 9
上集轉譯或字幕 👇
[CC] 請開外掛字幕
————————-
【查老師的導讀文】
一場最具價值與神共工之創造接力賽A-1311
一花一世界
一葉一如來
存在的世界啟始於一念
念念相續就成森羅萬象
念頭之中包含了有價值的心願
意願的價值也觸動了情緒能量
情緒感受是人生的價值的核心
您也許忘了去超市要買什麼菜
投胎轉生卻不忘取得什麼經驗
因為採買清單就在由衷的心上
價值是內在基本宇宙第一法則
價值實現就是內在行動的基礎
內在價值具有能量與自發動力
為了達成內在價值
於是產生能量轉換
是細分化並共工的接力創造
會有許多意識和心智的自己
在不同的層面表達不同力量
枝與葉、瓜和籐、意識與潛意識
在不同頻道之中覺知不同的事件
不一樣的形體具有不一樣的功能
卻自發行動中接續上所有的結果
孫悟空縱然有七十二變
得變成形體具有的功能
形體和環境就像工具一樣
為的就是達成內在的價值
改變多個頻道的覺知
信任內在的自發力量
透過情緒可以接續潛意識的力量
願望指引我們朝向內在價值實現
人生是一場最具價值的
與神共工之創造接力賽
主題:一場最具價值與神共工之創造接力賽A-1311
時間:0小時37分鐘左右
下集轉譯或字幕 👇
[CC] 請開外掛字幕
00:00 關於「賢妻良母」與「女總裁」的抉擇
08:19 關於夢境、憤怒與內在力量
12:12 高敏感人格
12:56 什麼是自發性?
16:47 關於中陰生與自我了斷?
30:43 賽斯談道德觀與自發性
37:11 學員很長的提問…
41:22 有意識心智的感覺 由衷的感覺 與內在價值關聯
48:00 以外在自我的角度跟利益在提
————————-
【查老師的導讀文】
一場最具價值與神共工之創造接力賽B-1312
問題討論⋯
意識的顯化⋯
需要一個密封包起來的外衣
就像人需要皮膚包裹的身體
在意識的囊中吸收許多想法
像肉身吃進許多不同的食物
不同的食物影響身體的健康
不同的想法也影響意識心智
但是⋯
身體操作於各層級的潛意識
像層層堆疊的俄羅斯洋娃娃
小心智囊包含層層更大錦囊
就像您的身體器官包含細胞
小小的意識圍場中有大意識
誕生製作和安排所有的行動
想一想是不是?
有人幫您呼吸免得睡著死亡?
有人安排作夢好全方位思考?
有人幫您提供創造所需靈感?
圍繞小一點的思維
容易更細緻化行動
行動是指揮能量的關鍵
電磁場移動的基本機制
當您想喝一杯咖啡
不自覺就移動身體
是心念產生肌肉動
好比內在的行動
來自內在的願望
意願移動了意識埸成為行動
行動是內屬意識囊的自發力
自發的行動㩗帶勢態的價值
帶動力的價值必需釋放表達
表達是情緒能量的價值實現
由大心智囊帶動所有的小囊
就如您想喝咖啡就全身動員
願望是啟動電磁情緒能量的開關
為了達成願望各小囊各承擔責任
天生賦予像綻放花朵的精神酵素
只要忠實於內在由衷感受和願望
就像接力賽緊握著代表的接力棒
您天生有神祐與神奇
您心中有創造的神力
願望代表內在的行動價值
啟動真實感受就啟動自發
難道?
想喝一杯咖啡會變成去掃地?
層層相連的內在會不加干涉?
神奇在於聯合自然的價值
無懼在於與宇宙合作共工
緊握聖火傳承的接力棒
無非只是忠於自己而已
一場最具價值與神共工之創造接力賽B-1312
主題:一場最具價值與神共工之創造接力賽B-1311
時間:1小時03分鐘左右
一場最具價值與神共工之創造接力賽B-1312
一場最具價值與神共工之創造接力賽A-1312
主題:一場最具價值與神共工之創造接力賽B-1311
時間:1小時03分鐘左右
—–
(上集) 機器轉譯,僅供參考。
0:00 歡迎大家來到我們一周一句的 創想遊樂場的活動
0:05 然後我們現在看到查老師已經進來了
0:08 然後查老師早上好 大家早上好
0:11 查老師請開麥
0:13 是 早上好 各位朋友早上好
0:17 好的 最近在洛杉磯的課堂上 最後的一次課程提到不同的頻道
0:26 我們不是只有一個有意識的自己 也不是只有一個有意識的心智 我們有很多個有意識自己 我們有很多個有意識心智
0:38 如果我們知道我們有很多個有意識心智 不是只有自我這一端
0:45 那麼最主要的是 你們不要把有意識心智封殺掉了
0:51 如果你不封殺你的有意識心智的話 當你碰到任何困難或當你要做任何創造性的工作的時候
1:01 自然而然的話 這些信息就會流到你的腦袋裡頭
1:08 怎麼樣有這樣的信心呢?
1:10 在前面我們也提過很多 在動物界、植物界之間的例子
1:17 就比方說 蜘蛛
1:20 生下來的小蜘蛛怎麼知道他能夠吐絲
1:25 而且吐的絲還具有可以延伸的工具 就是他可以織網 這些小昆蟲會因為他織網的關係 於是它就可以有食物可以吃
1:39 你去想想看 你能夠吐絲 這個有牽涉到很大的創造性
1:46 牽涉到一些化學術
1:49 而且呢他吐的絲要具有相對的黏性
1:53 不但可以讓他在生存上沒有問題 因為他可以從他的絲落下來的時候 吊住他自己的身體 而不會被其他的動物吃掉
2:05 同時呢他又可以結網 所以你可以從這些天生具有的能力跟知識呢
2:11 去發現不是只有動物植物他們有這樣的能力而已 而是我們本來就不是只有一個有意識的自己 也不是只有一個有意識的心智
2:23 真正賽斯希望我們做的 或者是我們在學多次元的概念 我們要學的是 怎麼樣改變我們的覺知的管道
2:33 你要做創造性的工作 你當然要改變你的覺知的管道
2:38 什麼是不同的覺知的管道呢?這就是我們在上個禮拜所提到的 你在做創作工作的時候
2:47 其實你處在的狀態不是你平常的狀態
2:52 平常白天的狀態你用的是你的腦袋的思維 就是你用的是你的邏輯腦袋的思維
3:00 你做夢的時候呢 你用的是屬於你的心智的思維
3:06 顯然做夢跟醒時的狀況是不一樣的 你在做創作工作的時候 其實是比較接近於處在一種把自我放下的
3:17 雖然還沒有到做夢那種狀態 就是說完完全全失去了自己 但是是有段時間你必須要放下自我的
3:27 如果你能夠放下自我 通過心智來操作的話 在這種情況之下 你就可以拾起你的直接的感知
3:37 而直接的感知呢 牽涉到比方說像賽斯所提到的九種內在感官
3:45 九種內在感官當中有多少種涉及到創造性的工作呢?就比如說觀念的感官
3:52 你可以完完全全知道一件事情是以什麼樣的concept conceptual的sense
4:00 也就是說 它是以一個怎麼樣的完整的idea來支持你的創作
4:07 這是屬於你進入你的內在範圍之內的時候呢 你才可以用到你的內在的感官
4:15 你也可以在使用你的外在的頭腦的情況之下 能夠進入所謂的認識知識的本質
4:24 你了解知識是什麼 別人是以什麼方式來取得這些知識的
4:30 你也可以得到天生的實相的一些知識 就是對實相的一個基本了解 你能夠知道
4:40 就單單我剛才念的這幾個 比如說第一個是直接感知 屬於那種內在震動性觸覺
4:49 按照珍羅伯茲他自己的說法是說 有一次呢 芭芭拉問他說你可不可以知道我現在的心情跟感受是什麼?
4:58 雖然珍羅伯茲拒絕他 可是呢 他卻有一個好奇心想知道他到底現在的感覺是什麼
5:09 而他自己的自我呢 其實是不自覺的 不自覺的進入了芭芭拉的心理世界
5:18 而能夠了解他年輕的時候未婚生子 在醫院裡面剖腹產 而當時的陣痛 當時的傷心
5:27 跟生下來孩子沒有辦法撫養的焦慮 這些都知道 他都體驗到
5:34 甚至知道那個房間的情況 當時他的男朋友的母親在場 房間的設置是怎麼樣 他都能夠感覺得到
5:46 所以呢 其實 假如我們進入我們的更內在的實相 那麼我們可以得到直接感知
5:56 也就是說你對一件事情 你可以直接跟靈感的層面打交道
6:00 你可以透過你的放下對自我的封鎖的情況之下 能夠有更多的觀念的了解
6:09 也可以知道知識的本質 也可以對實相之間的關係以及對方的感覺
6:15 你要創作的內容 都有一個很深的認識 按照賽斯的說法是說 除非你放下了你的外在自我
6:24 不然的話 你的內在的那個層面的感知的 能力是不可能拾起來的
6:32 所以他才在他的1969年10月14號的那一節課提到 我希望你們改變一下你們的覺知的管道
6:41 你要做創造工作 你當然要改變你的覺知管道
6:46 這個覺知管道到底是什麼?
6:48 就如同我剛才給各位提到的早期課20節的內容 這是在靈界訊息的第19章所提到的
6:58 他提到他對芭芭拉的認識 沒有人告訴他 也沒有人指引他
7:05 只是因為他有一個好奇心想了解 而不自覺 不是他故意的哦 他也沒想去窺探他的心靈世界
7:15 不自覺的就進入了芭芭拉的心靈世界 能夠了解芭芭拉的實際狀況 當時的情況 當時的困難 當時的情緒全部都能夠理解
7:28 那麼我們對一件創造性的工作 當然是說你對事情的了解更透徹 對要創作的內容有更多的認識 於是你可以提出更好的方案出來
7:40 所以這是一個進入內在層面的一件事情
7:45 按照賽斯的說法是說 我們的外在感官是來覺知我們在物質宇宙間所發生的事情
7:54 但是呢 外在感官是沒有辦法去覺知不屬於外在的世界 必須要了解的 或者是沒有必要了解的事情 我們沒有辦法用外在感官來了解
8:07 他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他說 就比方說 你身體的體內其實有非常大的聲音
8:16 可是你們平常你的耳朵是沒有辦法聽到你的體內的聲音
8:23 你的體內的聲音如果讓你聽到的話 那個聲音是非常的巨大的
8:28 而這麼大的聲音為什麼你們聽不到 因為你們的外在感官的設計就不是為了要來聽這個的
8:36 這就是之前有人提過一個想法 他說在森林裡面 有一棵很大的神木倒下來了
8:44 但是因為附近並沒有可以去聽這個神木倒下來的耳朵 所以呢 這個神木倒下來是沒有聲音的
8:53 或者是說他有聲音 但是因為沒有人聽 所以等於是沒有聲音的
8:59 同樣的情況 我們坐在我們現在的位置上 地球自轉可能是以1000多公里的速度每小時在運轉 可是我們並不知道
9:12 因為如果讓你現在自轉是以1000多公里每小時在運行…你會嚇死
9:20 100萬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在繞著銀河系在轉 或者是
9:25 幾十萬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在繞著太陽旋轉的話
9:32 你說你還能夠做什麼事情?
9:34 所以這些沒有讓你感覺到 我們沒有覺得我們所在的位置是在轉的
9:40 這是一個外在感官跟內在感官之間的問題
9:44 那麼假如你今天要有更多的訊息 比如說你要知道這些可知的本質 這些知識的本質是什麼的話
9:56 賽斯的說法是說 那你要讓你的自發性是自由的 因為如果你的自發性是不自由的話 你是沒有辦法去覺察到這些東西的
10:09 我們過我們的生活 基本上我們並不知道其實我們是被我們是更大的內在自己在操作 我們其實並不知道這一點
10:21 如果我們知道這一點 我們每個人大概都不太會自在
10:27 就比方說 幾個例子來說 你的呼吸好了 真的有在管我們的呼吸嗎?沒有啊
10:34 尤其是睡著之後
10:36 你睡著之後 如果你不呼吸 五分鐘你就回老家去了
10:41 不呼吸是會死掉的 這個大家都知道
10:44 但是為什麼你睡覺的時候 有人會管你的呼吸?
10:48 當然你也可以說 哎呀 有些人得了叫做什麼呼吸中止症
10:54 他們要用一些儀器來幫助你 或者是會有生命的危險之類的
11:01 但是本來這些事情都是自發性的 都是自在的在發生的事情
11:08 那麼為什麼會到後來 我們似乎沒有辦法由我們更大的潛意識 也就是我們的心智的那個層面來負這個責任?
11:19 那是因為你自我的操作 或許沒有所謂的信心吧
11:25 我們對我們自己的存在或者是我們的創造沒有信心的時候 我們就會想要用自我來操作 但是賽斯是問我們的
11:36 他說你看你做夢的時候 你有安排你要怎麼做夢嗎?
11:41 雖然沒有錯啦 《靈魂永生》537節提到 當你睡覺的時候 你的有意識心智會安排你的做夢的內容
11:53 但是事實上所謂的做夢的內容 做夢的自己其實就是有意識心智啊 是他的那個部分啊
12:01 他負責我們做夢 他負責我們呼吸
12:05 念這一段給大家聽 他說如果人不知道在他之內呼吸 人不知道他在他之內做夢
12:14 那麼因為有一個自己在物質世界活動 而另外一個自己是分開 自己在做夢跟呼吸
12:21 的確是有一個負責我們的呼吸的更內在的自己
12:28 有負責我們做夢的那個有意識心智 那有我們的負責創造性的任務的那個叫創造性的人格嗎?
12:40 我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珍羅伯茲在邁阿密的那一段私人課
12:47 那段私人課 當珍羅伯茲進入恍惚狀態的時候 那個人跳出來就開始罵了
12:54 他說 你可以叫我是你的創造性的自己
13:00 我在安排你所有的創造性的工作 但是你就是不聽
13:06 我很想把你綁起來 綁在椅子上 讓你去寫作 讓你去創造 但是你們就是不理這些事情
13:16 如果你看那一節 你就知道創作工作應該怎樣
13:20 既然我們有另外一個層面在指引著我們怎麼做創作
13:28 就像蜘蛛 是有他的內在的心智在指揮著這些初生的小蜘蛛怎麼樣去吐絲 怎麼樣去結網
13:41 蜘蛛的網還蠻具有藝術性的 可能比那些美術的專家畫的圖都還要更好
13:48 你怎麼樣把網弄掉 他明天後天他又結了 他隨時會去結網 而且也不用去檢查一下他的絲
13:59 有沒有經過國家標準 那個黏度一定是可以黏上其他的昆蟲的
14:06 事實是什麼呢?事實是你自己形成你現在的模式 但是呢 是由你的內在在負責你在創造你的世界
14:18 賽斯是這麼講 他說我重複這個簡單的程序 你用你的呼吸的那個部分自己再形成外在顯現的偽裝世界
14:29 你用你那個創造的部分自己 在形成你現在在創造的物質世界
14:38 你不承認這個呼吸者 你也不承認那個創作者 你不承認這個偽裝實相 也是創作者你自己的一部分
14:49 你自己不知怎麼的 就是會呼吸
14:52 但在意識上你並不覺得這涉及到實際的機制
14:56 你並不覺得你自己有一個創造的內在在指引著你創造
15:03 而你被迫不顧原來的傾向 而承認你自己在呼吸
15:09 所以如果一個人有呼吸中止症 那麼顯然這個人應該也有 創造中止症吧
15:18 賽斯在這裡提到說 當你穿過一個房間 你被迫承認是你自己穿過了房間
15:27 雖然在意識上 你對於有意地命令你的肌肉移動 或刺激的這一塊或另外一塊肌肉 根本一點概念都沒有
15:38 我現在要去尿尿
15:40 那我怎麼樣指揮我身體的哪一塊肌肉開始動起來 怎麼樣適當的支行我的身體 讓我走到廁所裡面 讓我去解決我的問題?
15:54 其實這個都涉及到內外之間的互相的合作的關係 所以我們不是只有一個有意識的心智 我們也不是只有一個有意識的自己
16:06 我們其實是互相的一種聯合
16:11 賽斯繼續說 他說就算你承認這些事情 但你卻不是真的相信他們
16:18 在你安靜不設防的時候 你還是會說 誰在呼吸 誰在做夢
16:24 甚至誰在主動
16:27 要很帥的承認是發自你內心 這個一個簡單的事實 但它對很多人來講都是蠻困難的事情
16:37 在意識上 你並不覺察你對自己那些生死攸關的重要部分 就比如說呼吸
16:46 如果你一直要管你的呼吸 你怎麼睡覺?啊如果你沒有睡覺 那你的身體又撐不下去
16:54 可是誰在負責你的呼吸呢?或誰在負責你的創造呢?
17:00 其實是一氣呵成的 本來就是由內而外的
17:05 所以我們如果固執的不承認全我的存在
17:11 而以為只有自己在操作我們的人生實相的話 那 我們其實是在找自己的麻煩
17:19 這個偽裝實相是誰創造的呢?其實是我們的有意識心智所形成的
17:27 而它的確是內在世界的一部分
17:31 我們正在使用我們的有意識心智
17:35 有意識心智透過我們的內在感官在接收能量 在利用精神酵素把它轉換成我們現在的偽裝模式
17:46 沒有任何理由無法覺察到這種轉換
17:50 是我們的內在的有意識心智在轉換能量 變成我們在物質界的創造
17:59 我們實在沒有理由無法去覺察這種轉換
18:04 只要一旦承認此時成為可能的全我的存在的話 那麼它的創造工作就會很順利的達成
18:15 就好像你的呼吸過程 其實是自動的
18:20 你根本不需要擔心 雖然其實還蠻麻煩的
18:27 因為你要把你的肺部的膨脹的空氣 最細微的部分 要傳送到你的全身的每一個地方 然後要再把它排出來
18:38 賽斯說你或者你喜歡說你自己的那個部分的你 拒絕承認能夠覺知你呼吸的每一個呼吸
18:48 你做的每一個動作 你夢的每一個夢 你所畫出來的每一幅圖
18:55 但是這些你內在的工作者 你的創造者 其實都是你連在一起的一部分
19:05 如果你拒絕承認這個mover 這個移動者
19:10 那麼就好像你並不承認呼吸做夢不是自動的
19:17 呼吸跟做夢它其實是你的內在自動在完成的 也不是在你不知情的情況下運作的
19:27 雖然它跟你連在一起 你也信任那個呼吸者 做夢者 創造者 但是人類只是不肯承認那個呼吸者跟做夢者而已
19:39 我剛才提到的那一節課 也就是剛提到的私人課 1969年10月14號那個私人課
19:47 當有一個學生 他就提到 賽斯你要我們做的是什麼?你要我們做的是放下自我嗎?
19:55 你說我把自我暫時放下 那我不就沒意識了嗎?那我沒有意識 我怎麼樣操作 怎麼樣生活?
20:03 賽斯的說法是說其實不是的 因為他只是在一种不同的情況之間的轉接
20:10 也就是說 你在做夢的時候並不會影響你白天的操作啊
20:15 反而是你在做夢 它會增加第二天早上醒過來的精神的清爽 能量的恢復
20:24 你在創作狀態 在那時間當中
20:28 雖然沒有錯 你可能在一時之間會失去了某些自我的操作
20:34 可是因為這樣的一種轉換的關係 你可以取得非常大的信息
20:41 而一旦你能夠覺察到你的信息的時候 那麼你就能夠從那個信息當中
20:47 由你的內在感官去取得你所要的資料
20:53 我們再談一下 就說外在感官 你所配備的眼耳鼻舌身意呢 它是拿來覺察你的外在的世界的
21:03 如果你要往內走的話 你需要的是內在感官
21:09 內在感官是從你的外在的世界往內去探索
21:16 而能夠探索到非常深的程度
21:19 當你探索內在的情況的話 你就可以把我們剛提到的直接認知的信息 以靈感的方式得到
21:30 也就是你知道這件事情應該怎麼做
21:33 你也可以有一個完整的concept 也就是已經完成的 甚至不是idea 而是一個concept
21:41 這些都是跟我們的創造性工作是有關的
21:44 賽斯在早期課20節 他說 我冒著一說再說的危險 我把這步驟講清楚
21:54 你的內在感官把這個重要的資訊會傳給誰呢?他傳不到你的大腦 但是他可以傳到你的心智 也就是你的有意識的心智
22:06 對身體或者是外在的偽裝的模式的接觸呢 這些重要的資料當然是傳給你的頭腦
22:14 所以我們的身體 我們的頭腦會接觸到跟我們生存有關的重要的資訊 這些是內在會傳過來的
22:25 但是呢 屬於內在感官的這個部分 也就是我前面說過了 直接認知的部分 知識本質的了解
22:35 天生實相的了解 或者是創造力的延伸 這些部分都是屬於潛意識的部分
22:43 什麼是潛意識呢?賽斯的這裡的定義是說 所謂的潛意識就是心智跟頭腦 外在感官跟內在感官之間的連接物
22:54 也就是什麼是潛意識呢?是把你的心智跟頭腦連在一起
22:59 心智是屬於內在的
23:03 屬於你的潛意識人格 而頭腦是屬於外在感官
23:09 那麼透過潛意識呢 把心智跟頭腦連在一起 把內在感官跟外在感官連在一起
23:17 各位有沒有看到頭腦跟心智 內在感官跟外在感官的連接 是不是叫做管道的覺知的擴大?
23:28 這是channeling的意思啦 也就是我剛剛念的那一段
23:32 我們不止一個管道
23:35 那麼這個管道要擴大的話 就是內在屬於內在 外在屬於外在
23:41 你處於創作狀態 於是你就必須要像珍羅伯茲在覺察芭芭拉的情況一樣
23:50 起了一個意圖 意圖很重要
23:52 我想知道 他全心的往他的內在的範圍去搜尋
23:57 於是 他甚至不知道他可以得到或不能得到 但是他就得到了
24:03 所以你在做創作工作 或者是有創作經驗的人 大概都會有這樣的經驗
24:10 也就是說好 我今天要想要寫一個廣告的slogan 但是我要怎麼樣寫才能夠寫得最好呢?
24:19 我呢 下了一個意念 願望 東踱步 西踱步
24:25 繞來繞去 繞來繞去 欸 突然間想到一件事情了
24:31 當然我們會說 哎呀 突然間有一個靈感進來 其實這個動作
24:36 它是屬於內在感官的第一種 也就是它是屬於那種內在震動性觸覺 或者是叫做直接認知
24:44 你會直接的從你所要創作的那個部分去連接到你所要創作的材料
24:52 因為它會從你的內在感官 你的潛意識的那個部分傳送過來 因為你是透過潛意識
25:01 所以什麼叫做創作狀態呢?
25:03 創作狀態就是回到你的更內在的意識層面 也就是潛意識的層面
25:10 因為潛意識的層面是兩個之間的連接 也就是你的頭腦跟心智的連接
25:17 你的外在感官跟內在感官的連接
25:20 一旦你做這樣的連接 你就是進入所謂的創作狀態
25:25 你處於一種搜尋狀態 等待狀態 往內去尋找的狀態
25:31 這種往內尋找的狀態 很值得我們去練習
25:36 因為你練習它的時候 你就知道說 我今天我要做一件事情 那麼我是以什麼方式去做的
25:44 你不是去睡覺 因為睡覺之後 你進入的層面是比較深 沒有錯
25:51 但是呢 在你睡覺的時候你已經忘掉了很多事情
25:55 當然你在睡覺的時候也可以用我們剛剛提到的一種跟潛意識連接的方式 因為基本上做夢還是屬於潛意識人格在操作的部分
26:08 當然最好的情況就是你進入所謂的心時 也就是所謂的心理時間
26:15 心理時間的意思呢 是說你先放下了外在自我
26:19 你在打坐的過程 慢慢的把自我放下來 於是 一個管道關掉之後 另外一個管道自然會進來
26:29 這是前面那一節所賽斯提的內容 也就是說 如果我們在思考一件事情 而你的外在自我已經窮途末路的時候
26:40 江郎才盡的時候
26:43 你就不如把自己放下來 因為一旦放下來之後 你的潛意識就會連接到你的內在的信息
26:51 而內在的信息自然會開放跟時間空間無關的內在的層面
26:59 一旦你進入了你的內在的層面 也就是屬於潛意識的那個層面 潛意識所在的位置 因為是沒有時間的限制
27:09 所以呢 當然可以取得這件事情未來是以什麼方式在發展的資料了
27:18 潛意識有一個部分 的確是跟我們現在的物質偽裝的實相是打交道的 可是呢 更大的部分是跟內在的世界打交道的
27:31 既然是跟內在的世界打交道 當然就沒有時間的限制
27:37 一旦沒有時間的限制 當然可以知道整個未來的發展是以什麼方式在發展的
27:45 這個就是牽涉到所謂的11個內在宇宙的基本法則了
27:53 內在宇宙的基本法則 第五個談到的是創造 可是創造很像他所提到的第一個法則 叫價值實現
28:01 而價值實現跟什麼東西有關呢?跟整個內在實相的價值氣候有關 或價值氛圍有關
28:11 也就是說 已經產生的這種價值的趨勢 在你的身上 能夠以內在的這個價值的需要來產生創造性的工作的
28:22 也就是對內在來講 已經Ready了 已經早就有這樣的創造的內容可以讓你取得 而且以你的方式來把它實現出來
28:34 實現出來 如果按照賽斯在早期課第一冊 大概是50節所提到的內容
28:43 他提到說 你的內在的存有 他把自己分散 分散成各個不同的 人格 比如說我們啊 出生成很多的更小的自己 這些能量人格的擴散
29:01 到了物質世界之後 我們必須要再重新的匯集 匯集並且啟動它 採取行動 於是這些信息就會進來了
29:09 所以如果你知道這個啟動的關鍵跟它的方式的話 我們就能夠理解 如果你跟隨你的自發性
29:18 跟隨自發性呢 你就能夠取得我們剛提到的知識的本質的了解了
29:25 知識的本質了解之後 你就可以取得那個創造性的內容 而創造性的內容一定是會符合內在的這個價值的氛圍
29:35 所以創作的工作並不是你想怎麼創作就怎麼創作 而是根據你被天生安排的某些責任
29:45 而這個責任當然一方面又是你的禮物 以你的角色碰到你所應該碰到的環境 所以你接收到的這些信息
29:55 於是你把它表達出來了 這種情況之下 你自然而然的就能夠把內在的價值完完全全的創造出來
30:05 在這個過程 自發性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30:11 我念37節的內容給大家聽
30:16 賽斯在這一節提到說
30:18 當你們以及唯有你們熟悉第三種內在感官之後 才可以收到 當認知差不多是自發的時候 你們才能夠領會觀念本身的含義是什麼呢
30:33 我們要知道觀念本身是什麼 必須要是在一種自發的情況
30:38 一旦我們是在一種自發的情況 我們就有觀念取得的自由了
30:45 認知是自發或接近自發的時候 你的觀念就有了自由 你們被你們的所謂的 是非因果觀念 綁住了
30:57 比如說像相信時間的觀念 而深深的依賴它
31:01 但事實上 觀念就好像穿越你們的盒子
31:06 用你們的偽裝感官 我們的肉體感官 我們只會感覺到恰好落在你們盒子裡面的部分觀念
31:17 接著甚至用你們的外在感官接收 並詮釋這樣的觀念
31:22 於是你們就把它扭曲的面目全非了
31:26 但相對來講呢 如果你在自發方面有相對的自由 於是你就能夠去取得
31:34 所謂的第三種內在感官 在一個程度上會使你們從過去現在未來的結構中釋放出來
31:42 你就知道未來會以什麼方式來呈現你現在要創作的價值是什麼
31:50 還是 再重新提一下 什麼是價值完成?
31:54 價值完成是內在有需要 已經形成了那個價值的氛圍
31:59 那麼氛圍可能比較不容易了解 但是呢 趨勢是比較容易了解的
32:05 所以我們常講一句話 你要做生意嗎? 實事跟潮流擋不了
32:11 為什麼實事跟潮流 擋不了?因為那個就是內在價值
32:15 胡雪巖很厲害 做生意也非常成功 但是到最後
32:21 實事跟潮流就沒有辦法再用人工的紡紗的方式 來對抗的紡紗機 你沒有辦法這樣做 因為那個是實事潮流
32:32 現在的科學已經進化到AI 進化到量子力學了
32:37 那麼如果你還是用傳統的方式 想要去對抗現在的科學
32:44 那麼你就是不認識實事跟潮流
32:47 所以他跟價值有關
32:48 真正的價值告訴我們 你怎麼樣能夠以自發的方式 能夠讓你能取得的那些觀念 以它應該表現的一個完整的觀念來提出創造性的工作
33:03 這樣的創造的工作呢 它其實就是在自發性的力量的推展之下才能夠進行的
33:12 如果我們是根據我們的自發性來產生我們的創造性工作的話
33:18 你會發現真的是行動帶來更多行動 而行動會創造很多意想不到的豐盛 為什麼?因為它就是在完成內在的使命的
33:30 因此 我們今天所談的內容是提到說 我們首先要知道有不同的channel
33:39 而我們如果要創造性工作 要去練習 把自我稍微放鬆的狀況
33:46 自我如果不會放鬆的話 就不妨多做一些打坐靜坐的練習 或比如說像心理時間練習
33:54 那麼心理時間練習 練習的是什麼呢?就是把你現在在物質世界的管道把它慢慢的放下來 而進入更深層的心理的層面
34:07 因為一旦你讓自己的意識微小化 也就是讓它變成往內去尋找的時候 你就會發現
34:16 你在尋找的過程當中會發現很多之前沒有想過的這些靈感或者是這些創造性的想法會出現
34:26 如果我們知道這是一種管道的連接 透過自我的放鬆 自發性的拾起 於是呢
34:35 你在你的創造工作上 去得到更多的信息的這樣的能力就會大為增加了
34:44 各位你去想想看 賽斯在教我們賽斯的多次元觀 他是從什麼地方開始下手的?
34:52 一開始 就是從內在感官開始下手的
34:57 內在感官從20節開始一直到50節 你看 幾乎用了30節的功夫來談內在感官
35:07 那麼內在感官跟我們以為的外在感官的差別在哪裡?
35:11 我們現在所用的大部分都是使用的是外在感官 因為你用的是邏輯思維 你用的是你所面臨外面的環境 所採取的方案
35:22 但是我們似乎忘記了 在整個創作的過程需要的都是靈感
35:27 所有的創造性的工作都是屬於內在的工作
35:30 既然是屬於內在的工作 當然要用的不是你的外在感官的能力 而是內在感官的能力
35:39 而在使用內在感官的應用的時候呢 我們必須要用一些技巧
35:46 比如說怎麼樣讓自己的自我稍微放下 的這些功夫當中呢 當然睡眠是一個 你去記夢 絕對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
35:56 因為賽斯的說法是說
35:58 你的夢境的狀態有實際上的定點 有實際上的宇宙 而有實際上的存在 並且是連續性的 就好像我們現在的物質生活是一樣的
36:12 再來就是可能性場 可能性當中的如果資料越多 我們就可以從可能性當中去發現我們對某些事情是非常有感覺的
36:22 再來呢 就是我們剛提到的 如果你讓你的心平靜下來
36:26 不管這種平靜下來 你用的是打坐 還是到湖邊去散步 到森林去散步
36:34 或者用什麼方式 聽音樂的方式 讓自己的心慢慢的平靜下來 一旦平靜下來之後 你的信息自然會匯集
36:44 再來就是必須要有意念 因為當你有意念的時候 就如同 珍羅伯茲在使用他的 震動性觸覺一樣
36:53 你當願意想要去追尋某些答案的時候呢 你就會產生一種類似像網路搜尋的動作
37:01 你在網路上搜尋什麼事情 因此你就可以搜尋到那個信息 所以這個搜尋的動作一定要放在你的內心裡頭
37:09 再來呢 就是所謂的自發性
37:12 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就不要做了 你如果能夠真正放下來 去以自發的方式來做創造性的工作
37:21 那麼它自然而然就會得到我們剛才念給大家 聽的 賽斯的教導 你會得到一些可知的知識的本質 也會對這個知識的本質有更深的了解
37:35 再來呢 當你已經可以去運用你的自發性的時候呢 必須要對自己真實的願望 真實的感覺
37:46 有絕對的信心 也就是你願意去相信你的判斷 具有你自己的特質
37:54 如果從你自己的特質開始 必然會產生最好的結果 為什麼呢?
38:00 因為這本來就是 由內在精心設計的
38:02 是在你的身上 以你的力量 而且根據你的天賦才能 所以才能夠把內在的創造性的價值 透過你的手來完成
38:14 那麼如果所有的事情前面念的你都完成了 可是你最後對自己的價值產生了否認 也就是你看不起自己 認為自己沒有辦法這樣做
38:26 也不敢堅持自己的想法
38:28 那麼前面的功夫也就白費了 因為他沒有辦法透過你的手來完成
38:33 這些部分所提到的 其實都跟我們要做創造性的工作是有非常大的關係的
38:41 我們如果了解到整個創作的過程都必須要經過由內而外的 而且本來就有一個價值的氛圍 價值的實事跟潮流在進行的話
38:53 而我們被分配 屬於我們自己的那一分工作 那麼最有效跟最能夠產生效果的一定就是你自己的看法
39:03 你的看法 你的價值觀其實是一個重要的鑰匙 而這個重要的鑰匙是必須透過我們剛提到的一種管道的聯合
39:14 這種管道的聯合不會讓你失去自己
39:17 我們不要再否認 除了我們的外在自我的身體跟心智之外 還有其他我們所不知道的 有意識的心智
39:29 也就是你的創造的人格 你的做夢的人格 你的呼吸的人格
39:35 因為這些都是內在透過他們的能量跟力量在護持著你的你的人生以一個平順的方式在進行的
39:46 我們在禮拜三的課程也特別提到這一點 去想想看
39:50 太陽有幾萬度 到了地球的溫度會剛好適合你生存
39:58 不會多個五度 十度 20度的 因為如果多個20度 如果你最高溫度是40度的話 那多個20度就是60度
40:08 那麼這個世界還能夠有人活著嗎?
40:11 或者再低給100度的溫度 零下100度 零下200度 你還是沒有辦法存活啊
40:18 那為什麼會剛好安排到最好的情況 讓你能夠有一個適當的能存活的溫度
40:26 而且有一個適當的白天跟晚上的交替 讓你能夠在思想跟運作思想以及身體的休息的這樣的運作呢
40:37 它是那麼樣的自然 而且是無縫相接的情況之下在進行你的人生的工作呢
40:43 所以你不用去擔心其他的事情 要做的事情就是認真的把你的願望透過這種管道的聯合 把內在的信息充分的表達出來
40:56 那麼這樣的情況之下 你就會處在一個非常好的創作的狀態了
41:01 我想我今天就先談到這裡好了 因為我上個星期有提到要多留一點時間給大家討論問題
—–
(下集) 機器轉譯,僅供參考。
您好,這是一場非常深刻且豐富的對話,涵蓋了許多關於個人成長、生命選擇與內在探索的核心議題。從賽斯心法的角度來看,您所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緊密地圍繞著「信任內在自己」與「創造個人實相」這兩大主軸。以下將針對您和另一位朋友提出的問題,結合對話內容與賽斯資料,提供更深入的解析。
關於「賢妻良母」與「女總裁」的抉擇
您提到在「成為賢妻良母」與「成為女總裁」兩種願望之間感到矛盾,並好奇是否因內在有更重要的事要完成,才至今未婚未育。
如同對話中提到的,您目前的生命狀態,正是您的內在為了獲得最需要的經驗與知識而精心安排的。賽斯思想的核心觀念是「你創造你自己的實相」。這意味著,您走向自由職業,思維轉化為想成為女老闆,這並非偶然,而是您的內在自我為了探索特定的人生面向、發展某些潛能而引導的結果。
角色的目的在於體驗:無論是賢妻良母還是女總裁,在內在自己看來,都只是為了體驗與學習而採用的「角色」。您想體驗做母親的感覺,這份渴望是真實的;同時,您走向事業發展的道路,這也是內在擴展的一部分。這兩者並非互斥,而可能是在您生命藍圖中不同階段的功課。
信任當下的道路:您目前的生活,正是最適合您學習與成長的環境。內在自我知道什麼時候是體驗另一種角色的最佳時機。如對話中所說,當您在目前的道路上順利達成目標,體驗圓滿後,若組織家庭的願望依然強烈,您的內在自然會為您安排一條通往那裡的道路。
自發性的指引:賽斯強調「自發性」的重要性,也就是跟隨內心自然的衝動與渴望。您對孩子的喜愛、與陌生孩子間的良好互動,這份溫暖的特質是您本性的一部分。而您想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驅動力,同樣是來自內在的創造力。信任這兩股力量,在當下專注於您正在創造的實相,就是最好的方向。
關於夢境、憤怒與內在力量
您夢到童年的家,床被占用,電腦被親戚小孩壓斷,並在夢中爆發了現實中從未有過的憤怒。您想知道這是否代表內在力量的成長與情緒的宣洩。
您的詮釋非常準確。從賽斯的觀點來看,夢境是我們心靈的延伸,是一個讓我們處理清醒時無法處理的情緒、探索其他可能性的安全工作坊。
夢境是情緒的釋放與整合:您從小扮演著「乖小孩」的角色,壓抑了憤怒等「負面」情緒。這個夢境正是您的內在自我創造的一個機會,讓這些被壓抑已久的能量得以安全地爆發和釋放。在夢中大吼大叫,正是您在療癒自己,整合過去不敢表達的那一部分自己。
力量的象徵:床(個人空間)被侵犯、電腦(現代的創造工具)被毀壞,這觸發了您對個人界線與創造力被侵犯的強烈反應。您在夢中能夠大聲表達憤怒,正代表著您內在的力量已經增長,您不再是那個只能默默承受的「乖小孩」。
視角的轉換:夢中視角從童年自己轉變為成年自己,這巧妙地說明了,這是「現在」的您,帶著更強大的力量,回到過去的場景,去處理當時未竟的情緒功課。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療癒之夢。
關於高敏感、信任直覺與人際界線
您提到自己是高敏感的人,容易感知他人負面情緒,並詢問是否應該直接相信感覺,避開不舒服的人事物。
答案是肯定的。這正是賽斯心法中「信任你自己」的實踐。
感覺是內在的羅盤:高敏感是您感知系統的一種特質,它讓您能接收到更細微的資訊。當您接觸某人感到不舒服時,這不是您的想像,而是您的內在感官捕捉到了不和諧的能量。信任這種感覺,就是信任內在的指引。
順從衝動,建立界線:如對話中所強調,您不喜歡的事就不要去做,不喜歡的人就不要接觸,這並非自私,而是對自己能量的保護與尊重。每一次當您忽略內在的警訊而勉強自己時,都是在消耗自己的能量。學習為自己設立健康的界線,是高敏感者非常重要的功課。
創造力的流動:當您不再把能量耗費在應對讓您不舒服的人事物上,您才能將這份精力專注於自己的創造性工作與喜悅之上,這才是真正地活出自己。
關於中陰身、自殺與死亡的迷思
您提出了關於「中陰身」與「自殺」的深刻問題,點出了賽斯觀點與某些傳統說法的差異。
所有死亡都是一種「自殺」:賽斯所說的「所有死亡都是自殺」,是從「靈魂」或「內在自我」的層面而言的。這意味著,沒有任何一個靈魂是在違背其意願的情況下離開肉體的。無論是意外、疾病或我們一般定義的自殺,都是內在自我根據其生命藍圖和學習需要,在認為此生體驗已足夠時做出的「選擇」。
「中陰身」的真相:傳統觀念常將死後的中陰身描繪成孤苦、恐懼的狀態。然而,賽斯將其描述為一個意識更自由、更廣闊的領域,在那裡思想會立即創造實相。它並非懲罰,而是一個過渡階段。
為何傳統上不提倡自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意識狀態」。一般定義下的自殺,通常源於巨大的痛苦、絕望與無力感。當一個人在這種強烈的負面情緒中結束生命,他會將這個強大的「思想情感模式」帶入中陰身。在一個思想立即創造實相的環境裡,這種痛苦的念頭會不斷地創造出對應的痛苦情境,形成一個難以逃脫的循環,這才是所謂的「懲罰」或「地獄」的真相——一個由自己最後意念創造出的困局。直到這個意識體了解到是自己的信念創造了這一切,並選擇改變,這個循環才會中止。因此,不提倡自殺是為了避免靈魂將自己困在一個由痛苦意念創造的循環中。
關於道德觀與內在衝動的衝突
最後一位朋友提問,當想做的事與自己的道德觀衝突時該如何自處。
這觸及了「信念系統」與「自發性」的核心。
道德觀是一種信念系統:我們從小被教導的許多「道德觀」,本質上是一套社會性的「限制性信念」。這些信念告訴我們什麼是「應該的」、什麼是「不應該的」。
衝動來自內在的自發性:許多想去做的「衝動」,往往是來自內在真實的自己,那股想要體驗、想要創造的生命能量。
衝突的意義:當兩者產生衝突,這是一個絕佳的自我探索機會。您需要去檢視:這個「道德觀」對我而言是真的嗎?它服務於我的成長,還是限制了我的生命力?它背後是否隱藏著對懲罰的恐懼?如對話中所說,如果一個道德觀嚴重影響了您的行動與表達,您就不一定要受到它的限制。
第三條路是「整合」:真正的道路不是壓抑衝動去迎合道德,也不是完全拋棄道德而放縱,而是有意識地去審視您的信念。透過覺察,您會發現哪些道德觀是出於愛與智慧,而哪些只是僵化的規則或恐懼的產物。當您有意識地選擇放下那些不再服務於您的限制性信念時,您的行動就會變得更整合、更有力量,因為那是出自於內在真實的自發性。
總結來說,所有的問題都指向同一個答案:回到您的內在,信任您的感覺、您的夢境、您的渴望與您當下的生命狀態。您是自己實相的創造者,擁有所有的智慧與力量去活出最圓滿、最富創造力的人生。
00:00 – 30:37
說話者 1 00:00
謝謝查老師的精彩分享,那剛好查老師今天預留這麼多時間,然後我也剛好有幾個問題,我就先提問一下吧,然後歡迎大家也繼續接龍啊,接龍接龍那個提問的環節。我我想先先問一下查老師的一個問題,就是因為我昨天晚上聽了查老師的新課嘛,然後裡面有提到嫌棄兩母還有女總裁的話題,其實我小時候也是曾經真的是想做過嫌棄兩母的,但是後來就是一直沒遇到合適的人,所以呢就導致我自由職業之後,感覺慢慢的整個思維變成轉換成想成為女老闆,然後想成為女總裁這種,但我本身其實很喜歡小朋友嘛,包括我平時有時候出門遇到一些陌生的小朋友和小baby,他們也很喜歡看著我,所以我我很想問一下查老師,就是就是我至今未婚未育其實是不是我的內在覺得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完成,所以我才沒有往我之前想過的去做嫌棄兩目的那個方向發展,但我其實本身可能還是覺得還是很想體驗做母親的感覺的,就感覺這兩個思維一直在打架的感覺,對,想問一下查老師,先問一下這個問題。
說話者 2 01:33
好的,我個人是這樣覺得,因為賽斯在早期課20節就提到,我們出生城人類,三種角色一定要當的,一個是父親,一個母親,一個孩子。最有效的方式呢,最少你是要兩次到三次嘛,因為一次是當父親,一次當母親,一次你必須要當小孩,或者是養育小孩。其實呢,它是一種知識跟經驗的集結,我們了解到物質的生活其實就是一個知識的集結,經驗的集結,那麼你現在所過的生活肯定就是你內在很希望你能夠去取得的這些知識跟經驗,所以你會出生成男生或女生,而出生成男生或女生也沒有辦法一直都是以這種方式,也就是說你沒有辦法好幾次都是男生或好幾次都是女生,雖然通常來講,你問女生的朋友,下輩子他要當什麼,他也可以說下輩子我還是希望當女生,大概都會這樣,那你如果問男生,大概男生會說,我下輩子也想當男生,但事實上你是沒有辦法這樣做的。通常賽斯給我們的概念是說,因為你來主要是要圓滿你自己,為你的內在去取得訊息,所以呢,你表面上所看到的狀況,常常是你內在需要的相反,也就是如果你出生成一個笨蛋白痴,有可能你的後面的有意識心智是比任何人都強,為什麼?因為他不需要除了過一個平白簡單的生活之外的任何的訊息,他不需要。如果你當一個大師,當一個老師,可能內在還有很多的缺乏的部分,可能缺乏更多的這些知識經驗,或者是名望或者是掌聲或者是什麽的,總而言之呢,如果你現在的生活並沒有去創造一個很快就結婚了,有自己的兒女成情的話,那就表示你的內在的確是有更好的任務給你,或者是有更有意義的事情要完成。這個跟價值是沒有關係的,不是說我今天兒女成情就是好或不好,我覺得這個應該沒有關係的,這主要就是你的人生的所有的經歷呢,都是你內在精心安排,就好像我剛才念的那一段,不是說你就是宇宙的創造者,但你一定是你的世界的創造者。這也是一開始賽斯在第一冊就提的概念了。我們在創造我們的人生,跟任何人都沒有關係,任何人只不過是我們的配角,所有的人都是你的配角,不管現在表面上看起來的民望、權勢有多大,但就好像是你在作夢一樣,你作夢真正的主人就是你自己,而人生真正的主人就是你自己,因為你要過你的生活,那麼如果你現在的狀況就是我還沒有辦法找到適當的伴侶,我還沒有兒女成情,不表示你 就不能有很好的婚姻生活或兒女成情,而是說你就先信任你所有現在發生在你身上的環境,因為你的環境就是你的配角,就是你的舞台,而這些舞台之所以會搭建的原因,就是來完成你要創作的工作。那既然這是配角,就好像既然你作夢的時候的所有的情境都是為了要稱脫你想去感受的這些生活的行徑,真正的重點並不是我要去問我什麼時候可以結婚,什麼時候可以碰到最理想的配偶,什麼時候才能夠兒女成情,我覺得應該不用去管這些,也不需要去因為現有的環境而覺得憂傷,或者是覺得好像什麼地方沒做對那樣,這個應該沒有關係的,不過如果你在各方面都能夠順利的達成的時候,你的內在必然會有大大的獎勵給你,而且當你完成之後,如果你還有一個更大的願望,想要去組織幸福的家庭,你的內在必然會很簡單的讓你去完成,你想想看,連珍羅伯茲已經結婚了,人家結婚了,當他碰到羅的時候,他也是立刻就跳槽了,而且因為碰到了羅,於是它能夠完成它的人生的任務。也就是說你的人生所需要的任何材料,還是那句話,自發的會由你的內在提供給你,因為真的不是你的外在自我必須怎麼去操作的問題。我們還不如把所有的精神、精力呢,放在我們的創作上,你無憂無慮的,而且全神貫注的在你的創造性工作的時候,必然因為你的能量的表達而能夠獲得你在整個人生的過程當中的最順利的達成,而在這個過程,你根本不需要去擔心這個達成到底有沒有什麼地方做錯,因為你就是你的世界的創造者,這就是賽斯給你的答案了。那麼如果你是你世界的創造者的話,我現在還沒有結婚,我想當女總裁,當然可以啊,而且是你內在所安排的最好的一條路啊,有什麼不好呢?進婚姻的人都想爬出去,在婚姻之外的都想爬進來,這個好像已經被講成。
說話者 1 37:36
對,圍城。
說話者 2 38:39
圍城概念,這沒有辦法的事情。
說話者 1 42:38
嗯。行,反正就是不要去羨慕。
說話者 2 45:49
自己。
說 hablan 1 46:44
不要去。沒走過的路。
說話者 2 49:22
不必啦,不必啦,對啊。
說話者 1 51:30
好,這個,這個不必啦。對,這個查老師回回復這個,我會好好的把每每一點的記錄下來。然後還有還有幾個問題,我先提,呃,先先提兩個簡單的,然後剩下一個如果比較複雜,時間不夠的話,我就先不提,就一個就是也是關於,因為我是昨天晚上聽了查老師的新課嘛,線下的新課,然後我就覺得很有共鳴,就是我剛剛好昨天的下午,我就夢見了,我是昨天下午是應該是呃,也是潮,那個潮像應該是之前說是不是什麼潮汐潮潮哪個的,反正就是可能睡的時候就是潮的那個方向,所以就有一點容易很多夢,然後呢,我就夢到了我回到了我小時候,就是住在我爸單位的那個房子裡,因為那時候我們我爸的那個單位分的那個房子是非常的小的嘛,所以呢,我是屬於那種從小沒有自己獨立的房間的,然後夢裡呢,我回到家之後,我就發現,欸,自己的床怎麼被被人換了床單並佔用了,呃,就是當時就是在這個房間裡的那個視角,我是小時候的自己,然後當我出到我們的那個客廳的沙發的時候,我又會發現我的視角變成了長大的自己了,因為為什麼我會這麼認為呢,因為我我會發現說,我看到我沙發上放著的那個電腦是我現在目前現實生活中我使用的那個電腦的款式嘛,所以那時候小的時候肯定是沒有的,然後我就看到我的電腦的那個螢幕居然被一個親戚牙斷了,我就夢裡就非常非常的生氣,然後在那裡大叫,大聲的表達自己的憤怒,但其實查老師我其實從小是一個非常非常乖,就是老師還有家長眼裡的那種,想很乖的,很乖的小朋友,就是也不發火啊,很聽很聽話的,所以這這種在夢裡大聲的去表達自己憤怒,是我小時候從來不會做的事情,然後,其實我想問的問題是,是不是其實代表著我現在的內在力量長出來了,我的這個夢其實是讓我回到當時的自己,把我曾經積壓的怒氣發洩了出來,然後,嗯,就是那個情緒表達了出來,是不是?查老師?
說話者 2 10:26
可以這麼說,但是應該不叫做你,對你的外在自我,你還是外在自我,作夢是誰呢?就好像我剛才提到的,呼吸的人是誰呢?作夢的人是誰呢?其實是你的有意識心智,是屬於你的內在的人格,你的內在人格,或叫你的創造性的人格,在長時間的過程當中,總是覺得你似乎還沒有那種另外去反抗,去對抗的這種趨勢,這種態勢,所以呢,你可能在夢中會去體驗,如果你大喊大叫之後,那個結果是怎樣,而且你是有這個力量大喊大叫的,我覺得這個部分呢,我們一直在談的是一個集合的作用嘛,你現在的經驗經過一個夢境之後,這個夢境會變成你的記憶的一部分,或你的思想典換的一部分,以後因為有這樣的經驗,所以你知道,如果碰到有人這樣對你的時候,你有可能也就是會大我大家一翻,來看看情況會怎樣,就不會老是想躲起來這樣子,這種情況應該是說,其實你的內在操作你的創作,操作你的白天的實相的有意識心智呢,他希望傳遞一個訊息给你,就是你是有力的。我們只能這樣講,你是有力的,而且你絕對有正常的理由,對應該發怒的事情發怒,因為那就是你的特質的一部分。
說話者 1 12:08
其實,欸,我這個問題其實就連著我剛,接下來的一個問題,就是因為現在不是也是很流行一個詞叫高敏感人嘛,其實我覺得自己是一個非常高敏感的人,就是我很容易去感知到,呃,接觸的人的一些負面負面的情緒還有能量,有時候就會很不想去接觸對方,其實是不是就是像剛才查老師提的,自己不喜歡的事就不要去做了,自己不喜歡的人就不要去接觸了,就是讓自己的這種順順從自己的這種,呃,衝動,這種本來的這種感覺,感受去找就好了,不要有心理負擔。
說話者 2 12:51
的確是這樣,因為這個就是我們今天所提的自發性,對對對。什麼是自發性?就是我尊重我的特質,由我的特質,我在表達我自己。嗯。如果你今天是換骨,而你不願意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創作,你永遠也不會出名啊,可是沒有人欣賞啊,是啊,沒有人欣賞,可是他還是堅持自己的特質啊。他在自己的特質之下,創作他所要創作的事情,於是他就能夠創作粗他想要創作的人生,就好像我剛才念給你聽的那一段,那是早期課20節,是說我說你自己其實是與你呼吸在一片玻璃上去形成圖案的那種方式,利用你宇宙的內在生命力,創建你自己物質宇宙典型的偽裝模式,我的意思不是說你是宇宙的創造者,只不過是告訴你你是以知道的物質宇宙的創造者,你之所以會以這種方式生活在現有的環境裡頭,一定有你所不知道的道理,而這個道理是利用內在的生命能量在形成的。如果你知道這一點,於是你就會主張以你的特質來做創造性的工作。以這個角度又回到你的第一個問題,我現在的狀況會是我所有狀況當中最好的狀況,而只要我在最好的狀況,任何我內心所想的事情,或者我應該要經歷的事情,我的生命後面的一大串的有意識自己就會想辦法讓我去體驗他,因為畢竟我是我實相的創造者,前面所說的,當一個嫌妻良母,如果一個人的社會的價值觀認為說一個女人就應該怎樣,可是你的生命的藍圖不是那樣,所以你如果一定要跟隨著不是你的內在推動你的方式來過你的人生的話,那麼你一定會被綁在一個地方,而沒有辦法去進行你的創造性的工作啊,這是一定的啊。
說話者 1 15:15
我我其實可能骨子裡還是不太喜歡做那種太重複性的工作,我就會覺得沒有自由,沒有自由感,所以可能也是因為這種感覺,然後推印著我一直有點恐婚的感覺吧。
說話者 2 15:35
反論就知道了,就是如果我現在過的生活是必須要帶一兩個蛙,然後每天要煮菜給先生吃,要出門一定要報告,這樣的生活你會過嗎?可能反論就知道了,你可能會說,算了吧,不適合我。
說話者 1 15:57
對,有一個疑問就是我好像不太願意去那個啥,可能說為家庭付出太多,但是我自已又很想體驗母親的感覺,所以我現在的想法就是好好賺錢當女中才之後,以後如果有娃,然後有人幫我帶娃,我還可以去做我自己想做的工作,想得很完美。
說話者 2 16:18
這部分是屬於社會價值的部分,就可能周邊有很多人也會跟你嘮叨,你怎麼到現在還沒結婚啊,怎麼到現在還沒有去生孩子啊之類的,這種壓力一定都會有了,但是就是盡量自己的生命嗎?
說話者 1 16:36
還有一個問題,就看一下老師的時間,如果沒時間的話,就先下次再聊,我先提回來,就是因為也是剛剛好是昨天晚上聽了查老師那個課之後,我就很想問,就是關於那個中陰生,還有自殺的問題嘛,因為我們其實之前的課程,查老師也一直有聊到說,我們人很多,就是說在三維世界裡面的人的所有死亡其實都是自殺,但其實我們理解的自殺是那種自我了斷,自我了斷的人嘛,但是這種自我了斷的人,就是賽斯包括可能佛學裡面啊,他是不提倡的,呃,就像佛學裡面可能也有這種說法,就是說如果你自殺的話,可能就不能投胎呀,然後什麼不能輪迴啊之類的,呃,也會被困在某個地方,被受懲罰,反正就好像說得非常的嚴重的樣子,查老師可以說一下這兩個事情嗎?比方說中陰生其實是可能說我們在賽斯裡面是怎麼理解的,然後還有自殺這個問題的話,為什麼它會,就是好像說得很嚴重,就是是不被提倡的。好,謝謝老師,看一下時間還夠不夠說這兩個問題,如果也可以先簡單提一下。
說話者 2 17:57
在個人與群體事件本質的第一章一開頭就提到這樣的概念,也就是說人活到一個程度,看起來是發生意外死了,或者是說生病死了,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實相是你個人的創造,而我們因為不認識後面的那個創造者,後面的那個幫我們呼吸的人,我們會以為只有我們自己在操作,但事實上是生命到一個程度,按照宇宙定律的到達,就要離開,完成就要換另外一個角色,的這樣的基本道理來講的話,如果你不離開了,你根本也趕不上整個現在的時代的齒輪在轉,你也沒有辦法真正進你要走的,要進的任務,而所謂的中陰身啊,它只不過是又回到還沒有投胎之前的那個上一層的情況,對中陰身,我們中國人或者是一般的概念來講的話,我們都是很負面的,覺得說一個人死了,好可憐,或者是說他是處在於一種好像受苦的狀態,定義啊之類的,如果以一個頻道來講的話,我們所處的頻道是很小的一個頻道,從紅色到紫色之間的頻道,除了紅色跟紫色之外,我們沒有辦法去感覺到其他的頻道,為什麼?因為這就是我們現有世界光之下的的一種小小的頻道,你的意識頻道也是在這個範圍裡頭,而所謂的中陰呢,它是現在這個頻道的上一個或者是下一個,總而言之它是很接近我們現在的物質的300多奈米到700多奈米之間的這個頻道,如果連光都有光譜,意識有意識頻譜,我們的內在有那麼多的不同的頻譜,你的內在有一層一層的不同頻道的自己,所以一個人死了之後,其實按照惠能張牧師的說法是,你死了之後,你是升官又發財,而且你是處在一種極樂世界,所謂的Summerland,按照惠能張牧師的說法是說你到極樂的世界,因為在那個世界是沒有任何的煩惱,沒有任何的憂慮,沒有任何的恐懼,而且你的任何的想法,只要你想到了,它就實現了。假如死後的世界,意識仍然存在,而且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麼樣的困難,同時如果你還有任何的願望,立刻都還可以回來,情況跟我們現在對人生的認知可能會很大的不一樣,只是說這是賽斯說的,我們沒有經過實際上的實證,可是這又沒有辦法求證,但從很多瀕死經驗的人的觀點來看的話,都是講同樣的事情,於是我們大概是可以理解,意識離開肉體之後,他只是到其他的跟肉體實相很接近的頻道上,但仍然會有意識,因為沒有肉體了,所以我們所用的大部分都是內在感官,而我們在用內在感官的時候,又因為沒有肉體的關係,所以沒有肉體的包袱,也就是不因為愛恨情仇,食物,男女關係而會受到很多的不必要的一些勞累,於是你的生命的形式是比較更自由的。那麼現在從幾個地方來看,第一個就是死後的世界不是我們想的那樣的陰暗,不需要害怕,而死後你可以隨時再來輪迴,這樣的角度的話,其實思考一個問題是說,一個人當他生病而死,或者是你任何的意外事件死亡,你內在來講,它只不過是你現在的工作沒有辦法再繼續了,繼續也不會得到任何的好處了,因此呢,它換另外一個形式,就好像你在夢的世界裡面,你換了另外一個夢,你一天晚上換了十個夢,只不過是你換了角色之後的那個身體呢,不需要經過葬禮這樣的恐怖的事情,或經驗這樣的事情,可是如果你在夢中的自己現在醒過來了,那個自己不就也是跟我們現在的情況是一樣嗎?因為他是死亡了嘛,就意義上來講,做夢的自己醒了之後那個做夢的自己當然就是消失了嘛,哦,死亡了嘛,因此其實這個對我們來講,我覺得不需要放太多的恐懼的思維,畢竟來講的話,這個世界真的沒有人不死的,不管他是活多少歲,尤其活到後來,並沒有太多的利益,因為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已。以這個角度來講,一個人的死亡,以內在的層面的觀點來看,當然是涉及到自殺,我不想再繼續這種方式,同樣的角度活在我現有的生活當中,所以我離開了,這個離開如果不是你內在操作的話,你是離不開的啊,因為你的內在安排你的環境啊,安排你的生命能量啊,安排你的身體啊,安排你的所有發生的事件啊,安排你的創造性的工作啊,那麼他覺得沒有需要再安排了,所以因此你就離開了物質世界,這種角度來思考的話,任何人的死,任何人的意外,根本不是意外,因為你有你後面的不知道的人格在操作你的人生啊。
說話者 1 23:54
嗯。那自殺的人,就是那種自我了斷的人,他不是發生意外。
說話者 2 24:00
自殺的人,如果他沒有內在的許可,他也自殺不了啊。內在多少有點許可他會碰到這樣的環境,他沒有辦法再過了,所以他走了。但我們對我們現有的世界條件的人來講的話,我們不會引起這樣的事情,而且我們會給很多的恐嚇,也就是說你死亡之後,你會受到很多的處罰,或者是你會不斷的出現一種自殺的情景,這個在某個角度來講是沒有錯的,因為那個思維對那個個人來講是強烈的,而念頭一起來,他的環境就跟著來,他沒有辦法去處理由念頭所產生出來的外面的環境,因為在中陰的世界裡頭是以念頭為主要創造的攻擊,對吧?
說話者 1 24:54
嗯。
說話者 2 24:54
就像我們在物質世界,我們要怎麼創造是我們內在的念頭嘛。我們內在有意識自己的念頭形成我們現在所過的生活,當一個人死亡之後,他處在於一種一念生起來就生出那個念的相對應的環境,所以他既然是痛苦自殺而死的話,一有知覺,那個念頭又起來,環境又產生,當然這個某方面來講是一種懲罰了,對這個人來講是一種懲罰了,只要有一天他能夠醒悟原來是他的念頭在作祟,那他就脫離了,可是因為最後一刻他的念頭是自殺痛苦的念頭,所以那個念頭並不是那麼容易去解開的。曾經有一個佛教故事是這麼講,一個國王修行非常好,只是他在過度的那一刻,就有一個宮女呢,拿著扇子不小心掉下來打到他了,他就起了一個不愉快的念頭,那這個不愉快的念頭就不太好去處理,因為對他來講那是最後一個念頭,所以那個念頭隨時都會影響他,而如果你的念頭一起來,外面的環境就會形成,就會一直困在那個範圍裡頭。不要忘記一件事情,也就是所謂的意識必須有一個膠囊,也就是有一個封閉的,類似像身體皮膚的那種封閉式的膠囊,意識才可以存在,如果沒有一個封閉式的範圍,意識是沒有辦法存在的,也就是你是以什麼東西來當作是你的外衣,就好像我們的皮膚變成我們整個身體的外衣,不管這個皮膚多薄,因為有一個皮膚,所以我們會以皮膚以下的自己來當自己,西瓜一定以西瓜皮把西瓜整個包起來,雞蛋一定會生一個雞蛋殼,把所有雞蛋的內容包起來,而意識它一定有一個圍場,也就是它有一個纖維,一個圍場,而這個圍場把它圍住,而我們就在我們自己的範圍裡頭去過我們的實相生活。當你離開物質世界之後,你的主要的焦點是什麼呢?它會影響到你的整個思維的狀況,而在物質的世界之外的心理世界的話,是你念頭一起來,外面的世界就形成了。一樣的情況啊,我們現在在物質世界,就比方說你的想法是說,我可能比較想去創業,這個仍然是一個思維的圍場,它是仍然像你的靈體一樣是被圍在你的某些信念跟思維的範圍裡頭,為什麼會有一個靈體,會有一個心智體,為什麼叫體,其實根本就沒有身體,而圍住的事上就是所謂的圍場或者是膠囊,就好像一個塑膠的藥品一樣,它被包在某一個殼裡面,而在這個殼裡面你擁有的是什麼樣的觀念跟信念,當你懂這些事情之後,你隨時能夠去運用你的意識的移動的話,你就不會只被限制在某一個範圍裡頭了,你的意識的移動就會快了,這個也就是我們在談創造性工作的時候,一直在練習的事情,也就是我們的意識其實就好像手電筒在照牆壁一樣,你照到哪裡你就看到哪裡,可是如果你不會移動的話,你就等於被限制在那個範圍裡頭,但本來意識就會被限制在某個範圍裡頭,只是說我們在整個範圍當中其實有很多內容,我們並不一定只在某一個範圍之內去採取我們的行動,你隨時可以轉換的,如果一個人自殺,然後他很快就領悟到這個沒有必要這樣,那他就不會受苦了,他很快就跳開來了。賽斯也曾經這樣講,如果進天堂的話,對進入天堂的人來講的話,比較不容易醒悟,因為你一直覺得自己就是大善人、大聖人,一直處在一種天堂裡頭,所以你就不會去轉變你的焦點,反而在地獄的人比較容易,因為你在地獄受苦,有一天你會認識這些東西都是假的,你就跳出來了,而一旦你跳出來,你的創造的能力就更強了,因為你不會受限於某一些觀點,如果我們不受限於某些觀點的話,你就能夠自然流動,那就不會陷在某一個範圍。
說話者 1 29:50
謝謝查老師非常的精彩,然後我的問,我覺得很神奇哦,看起來我這四個問題好像很散,但是被老師這麼一回答之後,你會發現大家也能感受得到,它好像整體是串聯起來的,就整整個過程,他每一個點它都是有相關聯的,所以我覺得老師的回答非常精彩,我也會再重複的回回放,然後把一些記錄下來,然後反复的主角。對,好,謝謝查老師的回复,然後我剛才想起來,突然想起來剛才開場想說的電影是什麼了,就是出門的世界,出門,OK,那我們歡迎加上清風來跟老師交流。加上清風請開麥。
說話者 3 30:40
查老師您好,那個各位小伙伴好,我這個問題可能也是剛才您所談的這些的一個延伸啊,但是我還是有點不太懂,還是想听聽您的意見。就是我自己會覺得有的時候我想行動的一些想法會和我自己的一些道德觀會相衝突,他就會讓我有一種拉扯。那還是說我這個道德觀它還是一種隱藏的一種恐懼呢?還是說這個道德感它會像我人生中一種很自然的布景一樣呢?還是說這種情況下我是有第三條路可走呢?就是我自己還是不太懂,謝謝老師,這個就是我的問題。
說話者 2 31:24
某個角度來講,你的內在讓你處在某一種環境,去形成某些甚至是不必要的道德觀,某方面來講的話,這些部分也不是你就一定要違反這些道德觀,因為呢它畢竟跟你的環境是有關的,有一個基本的原則,這個基本原則就是如果你嚴重的影響你的行動,這些部分的話,我覺得你就不一定要受到限制,因為如果你的行動受到限制,你的表達受到限制,於是你就不能夠替你的內在以你現在的人格特質來表現你的內在的想物質化的那個部分了。
賽斯談人生角色與內在自我
賽斯思想 賢妻良母
賽斯解夢 壓抑的情緒
賽斯談中陰身與自殺
佛教對自殺與中陰身的看法
賽斯談道德觀與自發性
賽斯如何看待高敏感人格
所以其實它有一個基本的法則,這個法則就是你有你的自發性,而這個自發性在推動你在物質界的創造性的行動,而如果這個行動受到阻礙了,那麼當然就必須要盡可能的去維持你的行動的靈活性,靈活性維持了,你內在的自發性才有可能表達,而因為你內在的靈活性表達了,所以行動才會完成你內在的使命,而且行動才會造成你內在所需要的結果,同時會開展新的行動,可是如果我們今天變成寶刀用老了,被某些觀念限制了,就好像我剛才在跟小七所提到的,當賢妻良母有什麼不好,好的不得了啊,不就是很多人最渴望的事情嗎?有一個好的家庭,賢妻良母,這有什麼不好,沒有不好,但是現在是說,如果你真正的願望是希望另外一種形式的話,那麼就不需要受到原來的這些觀念的限制,因為這些觀念如果限制你的行動,你如果沒有辦法行動,到後頭,你的價值就不見了,而且你的能量就會消失。能量是來自你內在的能量,我們剛剛不是提到嗎?有人在幫你呼吸,有人在幫你做夢,有人在幫你安排創造性的事情。而如果你根本不覺察到它的存在,也反對他們的推動的力量,你當然就會有麻煩啊,對你來講,所有的環境不會只是配角而已啊。我們不是說這樣的環境就一定不好了,就好像最近也有一個朋友在提到,他說現在的身體狀況很不好,他是不是完全必須要避開醫院,我個人倒不是這樣認為,假如說你的環境安排有需要到醫院去檢查一下的時候,你就要看實際的狀況是怎樣。你可以不受到一些嚴重的信念的影響,比方說醫生會跟你講你沒有指望之類的,你可以不受到這些影響,可是如果這是你的環境,如果你對自己完全能夠信任,你並不一定要躲開這些事情啊。安妮塔莫家里,他在他的書上也這麼寫,他說,他說要檢查,我知道檢查一定沒事,不過你要檢查,那就去檢查,反正就是沒事,他也沒有反對,當他已經知道自己已經沒有問題了,可是他還是會接受醫院的檢查。一樣的情況,不是說道德觀就不好,我們沒有這樣講,道德觀很好,但是如果道德觀嚴重影響你的行動,你就必須要有更好的智慧,把你自已往你能夠去發展的那個角度去發展。但不一定要去跟任何外面現有的環境來做抵抗,我覺得那倒不是抵抗的問題,而是你有你自己的選擇。不想走這條路,那麼我盡可能的去創造另外一條能走的路,但並不需要去打我的環境。因為環境是你的舞台,你不需要去跟他對抗,但你的確是可以想辦法以新的方式來展開你的行動,最主要的重點是行動不要受阻。如果行動沒有受阻,你的創造就會展開,如果行動受阻,你就要想還有沒有什麼更好的方式可以展開行動,就是我個人的意見。
查老師,你覺得會有一點像,就是可能道德觀會有一點像那種隱藏式的那種恐懼嗎?它也是一種不去行動的一個藉口,會有這樣的感覺嗎?
會,我們會有很多的情況之下會用這種方式來壓迫自己,我沒有辦法採取行動。
也就是說,當你的所謂的道德觀如果和你內心由衷的感受,它是背負的話,其實也沒有必要就是要百分之百受他的這個限制,是這樣嗎?
是。是。好的老師,我明白你的意思。謝謝你。
是。 這講上青風,然後不知道查老師,我們現在還有兩分鐘,還方便嗎?還有白玉。
可以啊,你說啊,沒有問題的。
也剛才接龍了,然後白玉,請開麥。
還有兩分鐘,然後我的問題其實非常多。
我在想是下次問呢,還是今天問呢?我都可以,查老師您看您的時間,因為
其實最近的這個課裡面就有很內容,是有很多點是想向查老師請教的,但是可能時間也不是幾分鐘能解決的,我覺得。
所以看查是您這邊的時間,嗯,我都可以。
如果你現在想問的問題你就問。我太多想問的問題,包括就剛剛就是小七和青風問的問題過程裡面其實有很多都可以就是我都想問。
那我先問一個最,我想想,最想問的一個問題吧,因為我最近呢在讀這個就是SP班那個課,那個課呢是查爾斯您之前也有分享過的。
那個課呢是查老師您之前也有分享過的,那他提到就是賽斯當時在指導這些同學進行這個講他們的秘密,和讓他們跟隨他們的感覺。
讓他們跟隨他們的感覺,然後當時在談到就是一個感受,就是那個感受是那個一個感受點在一個當時跟那個一批班的同學在提到這個。
那嗯,然後呢,賽斯他說呢,在這個課上呢,你們就是,他說你們多有那種就是不能,就是他們的,就是說等於他只說到提到當時的這些同學裡面,他們的自發性其實基本上是沒有被那個釋放出來的。
就大家都是規規矩矩的,然後保持一個表面上的平和,然後來,就是他們真實的感情和他們的感覺是沒有真正的去表達出來,所以他用了一個指人的這樣一個一個那個,那後來賽斯他說那你們要放下這個概念,然後來我們樣通過那個去探究來釋放你們這個自發性。
那我在想,一批班的同學,那跟我們也大家都差不多嘛,就是我們作為人類的這個人格來說的話,那我們可能很多時候被這個集體意識和那個限制,我們可能不太善於去表達自己的感覺,或者說我們不是說我們不去表達感覺,而是說我們連自己都不可能去,就是很不是很那麼去證實自己的那個感覺。
那賽斯在那個課裡面,那幾節,那那個那個月的課裡面,我感覺他都在說這個事,包括後來就引導他們做那個阿法的那個練習。
那因為最近這些課裡面呢,查師您在提這個自發性,包括這一次您推薦的那個課是那個也是一批班的課,然後那個課我我昨天看了一半多。
那提到就是說賽斯提到就是說我們的這個有意識心智是可以去進行,我們不只一個有意識心智,我們可以去轉換,而且我們可以同時,同時運用,應該好像是這樣,我不知道有沒有理解對。
那我就在想,這個部分的練習,這個部分的用就是使用運用和賽斯所提到的這個感受這個部分,它是怎麼去相關聯。
就是我們在平常做練習的時候,比方說我做心理時間練習或者做一些靜坐這些,那基本上是我們可能是在就是把我們當前這個要進行適當的一些解離以後,我們進入這樣的一種意識轉變嘛,對吧,好像是是意識有有點這種感覺。
那嗯,那賽斯他在指導這些同學在講,你要跟隨你的這個感受點,這個感受這個部分的時候,我在想那這個和這個自發性以及這個嗯,就是你的有意識心智的這個轉換這個部分,該怎麼去理解和聯絡起來。
如果是由衷的感覺,你真實的感覺,那麼它就是你的有意識心智的感覺,也就是你的內在人格的感覺,這個感覺跟你的內在的價值一定會產生關係的。
也就是說,如果根據你的由衷的感覺,你就是根據你內在的創造的價值了。
比較不會根據我們自己的由衷感覺來做事,因為我們會衡量目前的情況是怎樣,所以你可能會把它扭曲或打延長,或者是你不會去重視它。
因此我們會走比較多的冤枉路,你的後面的那個有意識心智,它跟你的聯繫的方式就是從你的感受下手的。
去思考一個問題,你之所以會有這種感覺,是不是你被賦予了怎麼樣去感受外面的環境所產生出來的結果。
也就是說我放了糖,所以糖是甜的,我放了鹽巴,所以糖是鹹的。
你的內在在你的心田裡面放了一些感受,放到外面的環境會產生什麼樣的感覺,所以他安排那樣的環境,讓你去碰到。
而你碰到外面的環境,你會產生你內在所需要的某些感覺方式,而那個就是你內在的行動的一部分。
這個就是佛教說的無明言行,行言事,名色六入處。
你的感知會碰到外面的環境,會觸及外面的環境,而觸及外面的環境,其實跟你的內在的行動是有關的。
如果你是根據你的自發性,也就是我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就是根據我現在所碰到的事情真實的去感覺他,真實的去表達我自己對自己的某個部分的特殊性的堅持,於是你所走的路必然是你內在價值的的部分。
去思考一個問題嘛,你的內在在你的背後,在操縱著你的人生的行徑,怎麼樣操縱?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你的思想跟感受上去下手啊。
你的思想跟感受能夠去符合你內在的價值,而為了要讓你的思想跟感受產生效果,所以才會碰到外面的環境。
外面的環境,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激活你的內心的感覺。
就比方說,如果你今天講的是,我就是因為怎樣啊,從小就沒有跟別人爭,跟別人鬥的這種勇氣啊,這個請問是誰創造的?你的內在創造的啊。
你的內在會因為他的需要來創造環境,而環境會讓你產生某些感受,而這些感受有你內在的價值的目標所在,就是你內在的價值氛圍所在嘛。
所以,你的感受是連結接著你的後面的有意識心智,也就是你後面的人格,而後面的人格一定是連上你人生價值實現的部分,而這些部分呢,它跟內在行動是有關的。
嗯,就是查老師,就是說這個感受的話,因為我在讀那個內容的時候,他有一段話,我剛應該早點貼出來,就是他說你們,你們就是說,因為,因為我們,我要先找到那段話,這樣會好一點,因為我形容的不是那麼貼。我先找出來,查老師,你稍等一下。
我先找出來,查老師,你稍等一下。哎呀,笑死了。就那一段話,因為我們那天,我們討論了好久,討論兩個小時吧。
我來找一下。星期,星期二。
就這一段話,我念一下啊,就其實沒有多那個的一段話,但是我覺得他說,這需要自發性,需要秉氣你們所學的大部分東西,不幸的是,目前還需要這種深入探索來釋放你們的自發性。
這需要自發性,需要秉氣你們所學的大部分東西,不幸的是目前還需要這種深入探索來釋放你們的自發性。在課堂上你們將有很多機會展現這種自發性。
在課堂上你們將有很多機會展現這種自發性,但你們輕易說出的這些詞彙卻從未真正思考過他們的含義。更重要的是,從未感受過你們所認為的含義。
更不用說將這些理解與你們對這些詞彙的內在感受區分開來,就這樣一段話。
那因為剛剛查師您也提到,就是我們要,不是現在提到,就是一直在就在說我們要跟隨自發警,跟隨我們的由衷的感受,那我覺得到就是那個點吧,就是為什麼這一段我們當時討論了很久,就因為就是這個點我們覺得可能我們基本上可能就卡在這個上面多一點。
為什麼呢?因為他這裡的話,就是我的理解就是說,我們,其實我們都已經過一種慣性的生活方式了,就是比方說我們小時候的那些,剛剛青風說的道德觀念啊,集體的那些,其實我們都已經在小時候就已經被灌輸了,那我們往後很多生活的情況,其實是在一種好像是無意識的一種狀況下在自動化反應。
所以就很多時候我們都不去思考愛是什麼呀,或者是說我們去思考那個那個對那個概念,我們可能都沒有去深究,就已經就帶著他跑了。
然後那然後呢,賽斯在這裡他說的意思說,你們也沒有從來就沒有真的去思考過他的含義,也就更加就是你也沒有去感受過你們所認為的這個含義,然後更加就更談不上說你們把這個這個你們所理解的這個含義和感受和你的內在感受區分開來。
我大概是理解這種話,所以這裡我想請查老師,你您您來看一看,就是這句話他下次他想表達的意思,我不知道我們有沒有理解對,然後請請您請您談談。
今天所提的主要的主題是在提到我們有一個外在的世界,這個外在的世界用外在自我在操作,而我們現在所談的任何事情都是以外在自我的利益跟角度在提的,既然以外在自我的角度跟利益在提,你當然沒有跟隨你的自發性,沒有跟隨你的真正內心的感覺,或你真正的愛嘛。
這個部分是一定的,因為你有很多恐懼,你想要看別人的眼光是不是同意你這樣做,或者是有沒有人反對。
因此我們在採取任何行動的時候,就不會跟隨我們真正想要表達的部分來表達,其實不是只有這一堂課,而是幾乎所有的課程當中呢,你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就比方說有一堂課,羅在畫很多畫,然後賽斯說,你猜一下,你不是經常在談貝加嗎?那麼貝加是哪一幅畫?
休多爾講了半天,賽斯主要就是在指責他說你根本沒有根據你自己的感覺去選擇,你根本沒有真正進入你的內在去思考。
你總是覺得好像應該是怎樣,所以我們用的是外在條件,而沒有進入我們今天所提的內容,就是回到一種把自我稍微放鬆,用你的直接去感覺哪一幅畫才是被加。這麼一個簡單的事情,他說你今天晚上浪費了很多的時間,而浪費了你可以練習的機會。
我們很不習慣根據自己的感覺來以自發性的方式做我們的人生的選擇,所以我們總是在看這樣做是對還是不對,而裡頭其實包含了很多希望別人認可,而且希望不要產生麻煩困擾,所以內心有很多的恐懼的這種情況在過我們的人生。
只要問自己一句話,這麼一個月來,有哪一天我們是真的,很自在,很自然而然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在我面前都OK的,然後你就做這樣的選擇,還是每件事情你都在考慮他會不會不高興。
還是每件事情你都在考慮他會不會不高興,我這樣做到底對不對,有沒有違反社會價值,就比方說剛才小七的問題好了,他提到說,我其實很想當媽媽。
也許他內心裡面閃過這樣的念頭,可是這個可能有很多的部分跟社會價值是有關的,他會從社會價值當中以及別人平常會給他壓力的這些事件當中,他會想說我其實很想到媽媽。
試問誰不想抱小孩子,可是抱一抱跟你真正想做的事情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我們有很多的恐懼,如果你沒有恐懼,你才能說你是跟隨你的自發性,因為在恐懼的壓力之下,你不可能不受到恐懼的影響。
這是很簡單的一個說法嘛,那如果你內心有恐懼,你就不會完完全全根據自己的感覺在做事。
當然這有一些困難,因為你在做事的時候還是會跟現在的社會價值可能有一些差別,可是你還是可以用你的智慧去克服他,就比方說真羅博士碰到羅的時候,其實羅是到他家去跟他告別,說再見,我要離開這裡了。
這個時候他的先生就坐在旁邊,他既然敢對羅講說你帶我走。
兩個人又沒有交情,又沒有約會過,現在先生在旁邊,有一個男人來,這裡有沒有涉及到道德標準,有沒有涉及到價值觀,有吧,但是他跟隨他自己的自發性。
對珍來講,他非得跟羅在一起不可,不然賽斯知道怎麼傳。
這個就是自發性,而這樣的選擇裡頭有沒有涉及到很多的恐懼?因為羅沒有錢,完全沒有錢,20塊錢都沒有,他要跟另外一個男人走,根本不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一個人,也謀身上是有問題的。
可是他跟隨他的自發性的。
這麼一生過來之後,再回看珍跟羅的事件來講的話,他當時非這樣做不可啊。
這是跟隨他的感覺在做啊。
就是就是每個人他對自己某一些部分他比較能跟隨自發性,有一些地方他就不太能。
就是他可能,
這就是你的內在設計的,不是嗎?所以我才會提到,真正你的深刻的感覺,它裡頭常有自發性,而自發性裡頭常有你的內在的價值實現的氛圍,也就是它就是你的價值所在,而這裡頭一定受到你的內在的行動的影響。
所以我才會提到,真正你的深刻的感覺,它裡頭常有自發性,而自發性裡頭常有你的內在的價值實現的氛圍,也就是它就是你的價值所在,而這裡頭一定受到你的內在的行動的影響。
所以如果你願意更忠實的面對自己的感覺的時候,就不會像這麼一般人,可能找不到一個或兩個能夠完全根據自己的想法來做選擇,即便像休多爾在選擇被加這一幅畫,他就沒有辦法跟隨自己的感覺來評論,來選擇,這個跟他的利益並沒有太大關係啊,並不是利益的問題,而是我們不習慣終於自己的感受,人生是真的為了混那一口飯而存在嗎?還是你來的目的主要就是要達成你的價值實現嗎?
你的創作的主要的目的就是完成你的內在的價值的物質化,所以如果你根據自己的感覺,而這個感覺自然而然會引領你自發的達到你要去的地方,我覺得這個是重要的概念,就如同你說的,一個班級裡頭到底有多少願意跟隨自己真正的愛,真正的喜悅,真正的興趣來從事自己的事情。
賽斯在那堂課說他們都沒有。
應該都沒有,我們一般人不太容易,如果有的話,你內心裡頭不會有那種慌張的感覺啊,外面的感覺就是因為你沒有跟你的神在一起嘛,你後面有神,而這個神就是你的有意識心智。
你跟你的神在一起,你自然而然就會有信心,自然而然會有能量,自然而然會有靈感和創造的材料,因為他會提供給你。
而如果你所做的事情根本不是你應該做的事情,就好像我禮拜三的課程所提到的,在電視的螢幕下,我們要猜這到底是什麼東西,你拼命猜其他的有什麼用,蘋果,它就是蘋果嘛,跟你講說牛頓掉下來的東西你猜不到,那麼跟你講亞當跟夏娃吃的東西,你還不知道,那要怎麼樣告訴你呢?我們底下有我們的內在不斷給我們訊息,所以之前你們不是在討論珍羅伯茲在佛羅里達州的那一個一出來就罵他們的,我是你的創造者,我要把你綁起來。
顯然像真羅這樣的人,他還是沒有跟隨自己的自發性啊,所以他的後面的創造者才會那麼生氣啊。
我今天主要是在提到,你有你後面的創造者,你有你後面幫你呼吸的人,你有你後面幫你做夢的人,替你創造的人,以及安排你會碰到什麼事情的這樣的一個偉大的高靈在後頭,是說你不要努力,而是說有一段時間必須要往內去修行,去聽起你的內在聲音,或者至少在你的身上底確是有一條線拉著你的內在的其他的力量,那條線就是你的感受,因為你的感受涉及到你的感知的結果。
而這個感受跟感知的結果跟自發性有關,而自發性就是內在在推動你的力量。查老師,那這個自發性是不是自動會推著我們走向,就是今天談的那個課程裡面說的
就是有意識心智的更多有意識心智的運用。自發性就好像你家的水管或者是電路網路,如果水管切掉了,你家就沒有水,你家就沒有電。
有意識心智的運用。自發性就好像你家的水管或者是電路網路,如果水管切掉了,你家就沒有水,你家就沒有電。你要有能量,要有靈感,那麼這個就是由內在而來,而內在來的就是你自發性的方式過來的。
你要有能量,要有靈感,那麼這個就是由內在而來,而內在來的就是你自發性的方式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