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為了療癒》問與答

「楊定一博士在《真原醫》和《呼吸,為了療癒》都提到頻譜分析,用一些數理的轉換和儀器的測量,幫助科學家去探索身體各功能。例如:心臟、呼吸和心念之間的同步,也就這樣確認了諧振的現象。

我們一般人不需要複雜的儀器或計算,直接透過呼吸或心念的轉變,例如感恩,來得到諧振的好處。但我想許多比較講究實證的朋友,還是會好奇科學的部份,請馬博士從科學的角度,為我們介紹一下這樣的技術。」

一起來聽聽馬奕安博士的分享~

馬奕安:透過諧振呼吸和感恩心達到身心同步,用最不費力的方式找回健康-呼吸,為了療癒QA(補充5)

-本集重點節錄:

每分鐘六次的諧振呼吸是促進心血管和大腦諧振的好方法。在這種狀態下產生梅爾波 (Mayer waves),能讓身體在最有效率不費力的發揮作用,甚至可以促進療癒。

使用電極和傳感器的【生物回饋】,當然也可以評估生理功能是否同步。 但這些複雜的儀器並不必要使用在正常生活上。只要一個人進行簡單的呼吸練習,並隨時帶著感恩心(身體最重要的振盪器),自然會回到身心平衡和健康。

#諧振呼吸 #振盪器 #梅爾波 Mayer waves
#生理回饋 #同步 #療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