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請註明「取自未來健康研究院 YouTube 頻道」❗
本節目內容僅供參考,並非醫療建議,醫療問題請諮詢專業醫師❗

0:13 這單元呢就是
0:15 多巴胺第五集
0:16 看見孩子交友的困難
0:19 診斷篇
0:20 你有時候在學校裡面
0:22 看到這個小朋友坐在旁邊
0:25 形單影隻的
0:27 其他小朋友都在打鬧
0:29 下課在外面跑
0:31 他比較孤單
0:32 孤單讓人看得很不忍
0:37 小孩子裡面社交佔的比例是很重要的
0:40 我們都一直以為說要去學ABC
0:44 學什麼數學
0:46 甚至做什麼活動很重要
0:48 小孩子的交友是一個很重要的活動
0:51 那方醫師提到一個
0:53 依循大腦發育的學習
0:55 我們的學習呢
0:56 不能夠揠苗助長
0:59 這古時候有一個故事
1:01 有一個太積極的農夫
1:05 把那個秧苗都拔高一點
1:07 他就以為說
1:08 這樣看起來好像長快一點
1:10 這叫揠苗助長
1:11 那我們必須要
1:13 跟大腦發育同步的學習
1:15 我們對一個幼兒來講
1:16 什麼叫幼兒呢?
1:18 小學之前的小朋友叫幼兒
1:20 他最重要的這個活動呢
1:22 就是有安全感
1:26 你要安全的陪伴他
1:28 第二個稍微重要的就是在表達上
1:30 你需要他能夠表達他的情緒、想法
1:35 怎麼樣表達都算是表達
1:37 到了小學階段
1:38 除了持續有安全感的陪伴以外
1:41 他慢慢的要跟別人交流接觸
1:44 在這個圖上看到的就是交友
1:46 這個交友的活動一直延續到中學
1:49 一直下去
1:51 在小學階段,也是很強調表達
1:53 從自己的表達以外
1:55 慢慢的去瞭解別人的想法
1:58 然後自己的表達除了嘴巴上講的以外
2:01 還可以透過譬如說唱歌啊
2:03 或者是畫畫啊
2:05 把內在的我表達出來
2:07 所以表達
2:08 表達自我瞭解別人
2:10 這個是第二個階段要重視的事情
2:13 那到了中學以後啊
2:15 大腦的前額葉發育
2:17 足夠好了以後
2:19 才可以再填充這些科學
2:21 有時候我們是相反的
2:23 我們小學的時候就在補ABC了
2:26 就在練什麼數學
2:28 什麼做科學實驗了
2:30 那些東西都太早
2:31 小朋友小時候就是玩
2:33 不管是跟小朋友玩還是爸媽陪著玩
2:37 就是玩
2:37 第二個就是把話說好
2:40 把話說好
2:41 到小學階段
2:43 交朋友最重要
2:45 然後把話說好以外還要瞭解別人
2:47 到了中學以後
2:49 才開始學那些知識性的東西
2:52 不要這個順序顛倒
2:55 那我來講交朋友這件事情
2:57 那這個鄧巴是一位社會學家
3:00 他曾經提到一個叫做鄧巴數
3:02 他在成人的這個交友的那個設定
3:06 他是這樣子說的
3:07 他說最核心有五個朋友
3:10 這五個朋友就是
3:12 你危急的時候打電話可以求救的朋友
3:14 大家想想看你有沒有這樣的朋友
3:17 你的家人是不是算
3:18 可能佔了兩三四個
3:20 那你有沒有那一種你遇到危急
3:22 譬如說今天晚上
3:24 你肚子痛到快要不行了
3:26 要送急診了
3:27 你一個人住啊
3:28 那個要打電話的對象呢
3:30 就是那個五個朋友之一
3:32 核心的朋友
3:34 那外圈呢就是
3:35 可以參加你生日的朋友
3:37 你今天要結婚了
3:38 你生日好了
3:39 那你生日
3:40 你要邀請誰來參加呢?
3:42 那15個人
3:43 就是參加生日的朋友
3:45 那外圍第三圈
3:47 有50個
3:48 你可以諮詢的朋友
3:50 你今天有各種各行各業的問題
3:53 你可以跟他聯絡
3:56 然後諮詢他的朋友
3:57 那最外層
3:58 有150個
4:00 說得出名字
4:01 你見得到
4:02 你就是誰嘛
4:04 說得出名字的朋友
4:05 平常可能傳個早安圖
4:08 稍微打個招呼的
4:10 150個朋友
4:11 那鄧巴為什麼要這樣講呢?
4:13 這些朋友是上限
4:15 不是下限
4:16 也就是說最多
4:17 就這麼多個
4:18 太多大腦承受不住
4:21 你經常會發現
4:22 即使是在非洲的部落
4:24 他們大概就是這樣的朋友
4:26 因為一個大腦可以承受的
4:29 可以處理的社交資訊
4:31 大概就這麼多個
4:32 太多大腦無法理解
4:35 你知道那個非洲部落那個人數都不會太多
4:38 他不會動不動就五千個人
4:40 他大概兩三百個人
4:42 三百個人他就差不多了
4:44 因為在部落裡面你看到某某某
4:46 你要知道他是誰
4:48 你要跟他有一些交流一些關係
4:51 所以我們現代的社會
4:53 每個人在裡面動不動還有五千個朋友的
4:56 都滿了加不上去
4:58 那真的是很誇張的一個數字
5:02 遠遠超過我們大腦可以承受的範圍
5:06 我們大腦雖然在進步、在演化
5:08 也沒有辦法一下子承受這麼多社交關係
5:13 那這是你應該要維持的
5:15 基本的社交關係
5:16 但是小孩子需要這麼多嗎?
5:19 小孩子如果沒有這麼多朋友
5:20 就叫社交障礙嗎
5:22 不是的
5:23 兒童的社交障礙
5:24 不是用成人的鄧巴數去看的
5:27 方醫師為了這個診斷
5:30 下了一個比較極端的標準
5:34 也就是說只要這個兒童
5:37 只有家人是他朋友以外
5:39 家人以外幾乎沒有朋友的
5:42 有沒有這樣的小孩?
5:43 有的
5:44 沒有人要跟他玩
5:45 也不曉得可以跟誰一起交流
5:47 這叫做兒童社交障礙
5:49 在學校呢
5:50 有一點形單影隻啊
5:52 那這樣的小朋友呢
5:54 永遠都是
5:55 要嘛就是在孤單中啊
5:57 你看這個小朋友
5:58 朋友、同學互相嬉笑打鬧
6:02 他永遠一個人
6:04 靜靜的坐在那邊
6:05 永遠在孤單中
6:07 或者
6:08 有一種是很調皮的
6:09 很白目的
6:11 喜歡跟人家衝突的
6:13 常常在爭吵中
6:15 這兩種都算是沒有朋友的人
6:17 社交障礙的小朋友
6:20 兒童的第一個朋友是誰?
6:22 兒童第一個朋友就是媽媽
6:25 媽媽算是他的第一個朋友
6:26 他在半歲以前他沒有這個反應
6:30 一直到半歲到三歲
6:32 他有一個很強烈的依附感
6:34 那如果這個強烈依附感
6:36 沒有的話也是有病
6:38 媽媽來他也不黏
6:40 他沒有這種分離焦慮
6:42 也不黏誰
6:43 那就完全沒有依附
6:45 那要小心
6:46 那是一個自閉傾向的表現
6:48 對媽媽都不理不睬的
6:50 沒有這個需求
6:51 有一種小孩子一離開媽媽沒有抱他
6:55 地上打鼓滾啊哭啊
6:58 就有過度分離焦慮
7:01 這也是有病的
7:03 完全是太焦慮的表現
7:05 這兩個不黏跟太黏
7:08 也算是有問題
7:09 所以從這個過程
7:10 你可以觀察到這個小朋友
7:12 他的人際關係
7:13 以後會怎麼發展
7:15 這個沒有依附的
7:17 可能這個自閉傾向
7:19 他大腦的高層次發展走得不夠
7:21 那過度焦慮的小朋友
7:23 包含這個血清素不足
7:25 離開媽媽非常的害怕恐慌
7:28 那接下來
7:29 那這小朋友長大以後
7:31 你就會慢慢看到一些
7:32 交友的困難
7:33 沒有辦法跟別人和在一起
7:35 永遠就是形單影隻
7:38 然後很孤單
7:39 大人看得都不忍
7:41 那怎麼辦呢?
7:42 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呢?
7:44 我們今天這一集
7:45 就是來跟大家分析
7:48 怎麼樣去瞭解
7:49 這位形單影隻的小朋友
7:52 到底是屬於哪一種類型
7:53 那我就把它分為三個族群
7:55 第一個叫氣質型的
7:57 他本身不算是毛病
7:59 但他有不同的傾向
8:01 他屬於內向型
8:02 他喜歡獨處
8:03 他覺得獨處很自在
8:05 沒有負擔
8:06 坐在那邊呢?
8:07 也沒有任何的特殊的問題
8:10 他就喜歡獨處
8:12 安安靜靜的
8:13 他去跟人家交流呢
8:14 也OK
8:15 但是沒有那麼有興趣
8:17 第二個外向型的
8:19 每天就是想跟人家聊天啦
8:22 然後喜歡開玩笑喜歡交朋友
8:24 一刻都靜不下來的
8:26 外向型的
8:27 喜歡表現自己
8:28 喜歡跟人家有溝通交流
8:30 那第三種呢
8:31 叫高敏感度型的
8:33 高敏感度就是同時又內向
8:36 同時又外向
8:37 他內在熱情澎湃
8:39 他想法很多
8:41 跟人家交流也沒有保留
8:44 完全奉獻付出
8:46 別人的一舉一動
8:47 他都看在眼裡
8:49 完全能夠配合、能夠跟上
8:51 甚至超前
8:52 這種小孩子內外兼修
8:55 內功外功都有練的
8:56 高敏感度小孩
8:58 但有時候太高的敏感度也帶來傷害
9:00 因為別人的情緒
9:03 也會反應到他身上
9:05 造成他的困擾
9:06 他負擔太大
9:07 第二個族群方醫師把它歸類為病理型的
9:11 病理型就是說已經有一些生理上的毛病
9:15 造成情緒的困擾
9:17 然後影響他的社交的這個關係
9:20 第一種呢
9:21 就是過度焦慮
9:23 焦慮型
9:23 你可以叫做社交焦慮症
9:25 也可以叫做社交恐懼症
9:28 那他們對於社交關係呢
9:30 人跟人之間關係呢
9:31 過度的想像
9:33 他總是覺得說
9:35 我這樣講話好像不好
9:37 我的表現太差
9:39 我沒有很厲害
9:41 他是怎麼看我的
9:42 他會不會討厭我
9:44 那這樣想很多想很多
9:46 妨礙他去跟別人交流
9:48 還沒有交流或正在交流
9:51 就想的太多
9:52 想到大腦當機
9:54 這叫做社交恐懼症
9:56 社交焦慮症
9:57 那他的方法就是避免社交
9:59 他是想社交
10:01 但是又害怕恐懼
10:03 第二種叫做ADHD
10:07 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
10:10 這樣的ADHD
10:11 他怎麼表現呢
10:12 他完全靜不下來過動
10:16 所以他一直表現一直表現一直表現
10:18 他會插嘴插隊
10:21 然後別人覺得他這個人
10:23 太臭屁
10:24 然後整天這樣子好像都在秀自己
10:27 那也影響他人際關係
10:29 那第二種極端就是
10:30 都頓頓的
10:31 人家講什麼
10:32 沒在聽
10:33 整個坐在那邊
10:35 然後恍恍惚惚的
10:37 好像怪怪的
10:38 太熱情或太不熱情
10:40 都是變成有點怪
10:42 造成交友上的困難
10:44 第三種
10:45 自閉傾向
10:46 更奇怪
10:47 他完全要嘛就是完全不理人家
10:49 他就玩自己的做自己的
10:51 當他理人家的時候
10:53 還在做自己
10:54 比如說跟人家一講
10:56 沒完沒了的全部都在講自己喜歡的事情
10:59 別人沒有反應
11:00 他也不知道
11:01 甚至都不管
11:03 人家都走了他還在講話的那一種
11:05 自閉傾向比ADHD更奇怪
11:09 這個也會沒有朋友的
11:10 最後第三個族群
11:12 叫做創傷型的
11:14 比如說小時候
11:15 親子關係不好
11:17 甚至有霸凌、受傷
11:20 覺得不安全感
11:21 個人的人格沒有發展
11:24 這叫創傷型
11:25 這種小孩
11:26 他會衍生出不良的適應行為
11:29 第一種叫做貓型
11:30 什麼叫貓型?
11:31 家裡有養過貓就知道
11:33 他不理你的
11:34 我跟你講
11:35 他頂多讓你摸兩下
11:37 你摸太久他會咬你一口的
11:39 所以他不喜歡理人
11:40 也不會主動來打招呼的
11:43 但心裡需不需要愛
11:44 還是需要愛的
11:45 但是他不善於表達
11:47 甚至用逃避的方式
11:49 避免讓自己再度被傷害
11:53 這叫貓型的
11:54 也就是因為受到創傷
11:56 為了避免傷害產生貓型的行為
11:58 第二個叫狗型
12:00 狗型就是會討好人
12:01 因為得不到愛
12:02 所以我先討好人
12:04 然後來得到愛
12:05 為了鞏固愛
12:06 奉獻出自己
12:08 所以像狗一樣會討好別人
12:10 方醫師先聲明
12:12 這些分類是方醫師自己發明創造的
12:15 不是教科書上寫的
12:17 但是都是合情合理的
12:19 最後一種叫狼型
12:20 他比狗比貓還要再兇一點
12:23 他基本上以霸凌別人來獲得安全感
12:27 以霸凌別人獲得安全感
12:30 你不要看他這樣子
12:32 每天在學校逞威風
12:34 故意欺負弱小
12:36 來滿足內心的自卑感或不安全感
12:39 因為他覺得他自己要很強
12:41 他才能夠剋服不安全感的懦弱
12:45 所以衍生出這三個族群九種類型
12:49 那我們來看看第一個族群
12:51 社交活力
12:53 我把它用一個名詞叫社交活力
12:56 我們假設那個白色的圈
12:57 算是正常人的社交活力
13:00 就是也不會太少也不會太多
13:03 就像鄧巴數講的一樣
13:05 我們交朋友有一定的量
13:07 太少好像有點危險
13:09 因為我們是一個群體的動物
13:11 太多大腦承受不住
13:14 製造的紛爭負擔太大
13:17 所以有一個適當的量
13:18 就是白色圈圈
13:20 但如果說他就喜歡少一點的呢
13:23 他不喜歡太多人啊
13:25 朋友交個五六個七八個
13:27 可以吃飯看電影就可以了
13:29 那就叫內向
13:31 內向
13:31 內向也不是壞事啊
13:34 他喜歡獨自思考啊
13:36 他是一個有內涵的人啊
13:38 謹慎的人啊
13:40 喜歡跟跟學問
13:42 跟藝術交朋友的人
13:44 那外向就不是
13:45 外向是喜歡跟人
13:47 和在一起的人
13:48 不管是阿貓阿狗
13:49 他都可以和得很好的
13:51 他勇於表達自我
13:53 勇於跟別人交流接觸
13:55 這叫外向
13:57 這叫做社交活力
13:58 那內向人是什麼?
13:59 我們的大腦
14:01 這整個圖就是一個大腦
14:02 那我們大腦的前面叫前額葉
14:05 前額葉的內側
14:06 專門管內在的思考的
14:09 你獨處的時候
14:10 你前額葉的內側都亮起來了
14:12 那外側呢,前額葉的外側呢
14:15 是在管對外在環境的反應的
14:19 所以內側管內向,外側管外向
14:22 那有一個ACC
14:24 方醫師之前有講過
14:26 這叫做前扣帶迴
14:27 它就是我們大腦裡面的雷達
14:30 這個雷達呢
14:31 照理來講是可以內外內外
14:33 一直在掃描的
14:35 所以你去跟人家講話
14:37 有時候想自己講的
14:38 有時候想對方講的
14:40 那這個交替交替的
14:41 這就是ACC的能力了
14:43 那有人ACC
14:44 有一點卡卡的偏內向
14:47 他喜歡想自己
14:48 譬如說他跟別人交流的時候
14:50 他在想說
14:51 那我今天頭髮有沒有弄好
14:53 我今天這個講話會不會有點隨便
14:57 他是怎麼看我的
14:58 在跟別人交流的時候
15:00 全部都只想自己
15:02 那叫內向
15:03 那外向的人不是
15:05 外向在跟別人交流的時候
15:07 他都不管自己了
15:08 他都在看你今天頭髮怎麼了
15:10 你為什麼看起來好像有點累累的
15:14 昨天那件事情你怎麼樣
15:16 你為什麼覺得不開心
15:18 他關心的都是別人
15:19 那叫做外向
15:20 外向有外向的好處啦
15:22 內向有內向的好處
15:24 那有一種人叫高敏感度
15:26 他這個內外功兼修
15:28 他敏感到
15:29 你在想什麼
15:30 他馬上有反應
15:31 他還想到對策
15:33 他算是大腦比較厲害的人
15:36 內外功兼修
15:37 所以高敏感度的小孩好處就是
15:40 看起來很有內涵
15:42 然後社交能力也很強
15:44 那壞處是什麼
15:45 別人對他的指責批評
15:48 他過度反應
15:49 別人的表情
15:50 你為什麼不太喜歡我
15:52 我講錯什麼話了
15:53 他為了把他從90分變成100分
15:56 過度努力造成精神情緒的負擔
16:00 這是他們要注意的問題
16:02 高敏感度的
16:03 要適可而止
16:05 要懂得如何踩煞車
16:08 講完氣質型的這三種
16:10 氣質型還不算病
16:11 只是不同的取向而已
16:13 它還是可以自處的
16:15 我們來講比較不能自處的
16:17 真正有社交障礙的
16:19 你看我畫一個小朋友
16:21 跟一個小女生在聊天
16:24 這小女生看起來很正常
16:27 表情很平順
16:29 這小男生好像有一點點情緒
16:33 那我又畫一個簡圖來看
16:36 這個小男生
16:37 去看這個小女生
16:38 那這小男生到底發生什麼問題呢?
16:41 我就把它分成這三種類型
16:43 第一個就是焦慮症
16:45 社交焦慮症
16:46 想太多了
16:47 這個小男生你看他整個頭都紅起來了
16:50 他看到這個女生
16:51 他把這個女生
16:52 整個內容
16:55 幾乎包括他的想像力
16:56 看了一大堆
16:57 好像一個紅色爆炸頭
16:59 你看
16:59 他可以想出五件十件事情
17:02 那造成他大腦當機了
17:04 然後他就很多壓力焦慮
17:06 然後表現不好
17:08 然後就造成更大的挫折感
17:10 下次就不敢跟人家交流
17:12 躲在家裡
17:13 事實上是非常想交流
17:15 他卻有一些挫折的經驗
17:18 這叫社交焦慮症
17:19 臉都是紅的
17:20 ADHD是什麼呢
17:22 ADHD說實在
17:23 他注意力不集中
17:25 他不太管別人的
17:26 發生什麼事情
17:27 你剛剛有講這句話嗎
17:29 我沒聽到
17:31 然後他就跟人家交流零零落落
17:34 有點白目
17:35 比如說他突然想到什麼事情
17:37 他就說
17:39 那我們要不要去吃飯
17:41 人家還在講一件事情
17:42 他馬上跳開
17:44 有一點白目
17:46 注意力不集中
17:47 沒有把自己的思維
17:49 或者是兩個人交流的思維
17:51 放在那一條線上
17:53 這種人也很討厭
17:54 所以他零零落落
17:56 這個也會讓人家覺得
17:57 你是有一點怪咖
17:59 沒有深刻的交流
18:01 那就沒有辦法
18:02 成為真正的朋友
18:03 他只會某某某就是這個樣子
18:06 然後保持距離
18:08 你自己都不曉得出什麼包
18:10 但是人家就有一點
18:11 不敢跟你太親近
18:13 最後一個問題比較大
18:15 就是自閉傾向
18:16 自閉傾向要嘛不交流
18:18 要嘛就是用自己的方式交流
18:21 基本上看到別人不像是看到一個人
18:24 有點像看到一臺摩托車或一臺冰箱
18:28 或一個檯燈一樣
18:29 沒有差別的
18:32 他想講話
18:33 他就全部講自己的
18:34 他不想講話理都不理你
18:37 那非常的極端嘛
18:38 那就叫自閉傾向
18:40 這個人在別人的眼中
18:42 比剛剛的ADHD更怪咖
18:45 怪咖到說
18:45 喔這個人好奇怪
18:47 然後就更不可能成為朋友了
18:49 所以自閉傾向的人
18:50 會幾乎沒有朋友
18:52 ADHD還會有幾個表面的朋友
18:55 那社交焦慮症
18:56 是別人要跟你交朋友
18:57 你不敢跟人家交朋友
18:59 那就是屬於病理型的
19:02 病理型的一個診斷
19:04 最後
19:04 第三種群的個體
19:07 就是分為貓型
19:08 狗型
19:09 跟狼型
19:10 那為什麼會衍生出這些適應性的行為呢
19:13 源頭就是
19:15 他有不安全的依附
19:17 不安全的依附
19:18 他小時候爸媽都不理他
19:21 或者是發生什麼事情了
19:23 造成他沒有安全感
19:25 所以在人格的最底層
19:26 那個基礎,他是很害怕的
19:28 不安全的
19:29 我昨天有一個病人老太太
19:33 她女兒就說
19:34 家裡擺了一大堆垃圾
19:37 然後就給我看那個圖
19:38 哇 果然
19:40 就跟社會新聞上看到的
19:42 擺了一堆垃圾
19:43 那老太太笑嘻嘻的這樣子
19:45 那我跟她說
19:46 她會堆積這些東西是因為
19:49 她沒有安全感
19:50 那一問
19:51 她六歲的時候媽媽就走了
19:53 過世了
19:54 所以他等於說一輩子沒有安全感
19:57 所以他把東西留下來
19:59 是為了去獲取那一點點安全感
20:02 衍生出來的堆積性的行為
20:04 那有些無獨立人格
20:06 小時候爸媽很兇啊
20:07 壓著打啊
20:08 他都不曉得自己是誰啊
20:10 他好像是爸媽的寵物啊
20:12 然後爸媽去塑形他啊
20:14 他沒有獨立的人格啊
20:16 然後他在學校裡面
20:17 像小霸王一樣
20:18 然後在家裡呢
20:19 被爸媽狠狠的打
20:21 大概是這個樣子
20:22 那我們來試試看喔
20:23 我剛剛提到這九種喔
20:25 你的分析能力怎麼樣
20:26 假設你今天看到一個小朋友坐在教室
20:29 形單影隻的
20:30 那你就當作一個老好人
20:33 比如說像我這樣
20:35 那就坐在這個小朋友的旁邊
20:36 那你要跟他聊聊天說
20:39 你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
20:40 那方醫師限制說
20:43 你要只能問三個問題
20:45 然後利用小朋友的回答
20:47 來看他是屬於哪一種類型的
20:49 第一個
20:50 這個老好人就說
20:52 「我陪你聊聊天好嗎?」
20:53 那如果A的人就說
20:55 「謝謝!沒事!」
20:57 「我一個人OK!」
20:58 「我在這邊很好~」
20:59 B就說
21:00 「喔~~~」
21:02 「好好好好的好的好的」
21:04 「好OK好」
21:05 C就說
21:05 「不用啦~」
21:06 很冷的說不用
21:08 那這個老好人呢
21:09 再問第二個問題
21:11 「那你喜歡一個人獨處嗎?」
21:13 「你喜歡一個人嗎?」
21:14 因為他看到一個人好像很悶啦
21:17 那你問他說你喜歡一個人
21:19 那A就說
21:19 「一個人不錯啊」
21:21 「一個人很自在啊」
21:23 那B就說
21:24 「欸我我我我我我…
21:26 「我不知道…」
21:27 「可能吧..可能不錯吧」
21:29 有點點猶豫這樣子
21:31 C就說
21:32 「跟別人玩沒有意思啊」
21:34 「和別人一起沒有意思」
21:35 「無聊啊」
21:36 「我喜歡一個人」
21:37 那這個老好人又問第三句話
21:39 「那你去跟你的同學啊」
21:41 「跟他們一起玩啊」
21:43 然後A就說
21:44 「沒有啊~我今天不想玩」
21:46 「我今天不想跟他們一起玩」
21:47 那B就說
21:48 「他們不喜歡跟我玩」
21:50 抱怨了
21:51 C就說
21:52 「不用了啦 我不需要了」
21:54 那你依照他們回答的內容
21:56 A B C
21:57 你去看他們是什麼樣的個性
21:59 這個A
22:00 他就是內向型的
22:02 你看他都說謝謝我一個人OK
22:05 一個人也不錯啊
22:06 那我今天不想跟他們玩
22:07 他其實情緒是很平淡的
22:10 可以跟他們玩也可以不跟他們玩
22:12 他喜歡自己一個人
22:14 所以這叫做氣質型、內向型
22:16 那B是怎麼樣
22:17 你看B他就說這個好啦好啦 我陪你聊天
22:22 那我不知道 可能我喜歡一個人
22:25 然後抱怨說 他們都不喜歡跟我玩
22:27 事實上B是想跟他們玩的
22:30 但是沒什麼主見 會擔心
22:32 他有社交焦慮症
22:34 他其實
22:35 他其實所謂社恐
22:37 社交恐懼症
22:38 他想跟人家玩 但是人設太高啊
22:41 那他表現不好呢
22:42 他又太在乎
22:44 然後他就以逃避躲起來呢
22:47 這個來減少這種被傷害
22:49 他內心是非常渴望的
22:51 所以這叫做社交焦慮症
22:53 那第三個呢
22:55 C這個人
22:56 就是貓型的人格
22:57 他曾經
22:58 他家裡可能有一些創傷經驗
23:01 所以童年不如意
23:03 他變成貓
23:04 貓就是逃避
23:05 所以他就說不用
23:06 我不用跟人家玩
23:07 跟人家玩沒意思
23:08 我不需要跟人家玩
23:10 他純粹
23:11 用逃避的方式
23:13 來減少或避免
23:15 被別人傷害的機會
23:17 那這是屬於貓型的創傷型的一個狀態
23:20 那我們來繼續看下去
23:21 那你今天看到一個小朋友
23:23 教室裡有一個小朋友
23:25 很活潑啊
23:26 一直在講話聊天
23:28 看起來停不下來
23:30 已經有一點點小誇張了
23:32 然後你去坐在他旁邊
23:34 他還主動跟你交流啊
23:36 很活潑
23:37 那已經有影響到別人的程度了
23:39 那你又當那個老好的人
23:41 要跟他聊一下
23:42 看看他到底是怎麼回事
23:44 你就問他說
23:45 「小朋友,那你喜歡玩什麼遊戲?」
23:48 那X就說
23:49 「捉迷藏啊!你要一起玩嗎?」
23:52 這個一副很大方的樣子
23:54 我喜歡玩捉迷藏你要不要一起玩
23:56 那Y就說
23:57 「我要玩騎馬打仗!」
23:58 「你不玩就是膽小鬼!」
24:00 「你玩不玩?不玩膽小鬼!」
24:02 會嗆聲
24:03 那Z就說
24:05 「我發明了一個遊戲」
24:07 那就叨叨叭叭講很久
24:08 我發明了一個遊戲
24:09 不管你要不要聽他都一直講
24:12 那這個老好人又問說
24:13 「那我們玩遊戲要怎麼來分組啊?」
24:16 那X就說「當然是跟好朋友一起啊!」
24:20 那Y就說
24:21 「都可以啊!但是我要當組長!」
24:22 「我要當組長!!!」
24:24 那Z就說
24:25 「隨便啦~為什麼要分組?」
24:27 「那怎麼分組?」
24:28 這是Z
24:29 第三個問題呢
24:30 這個老好人問說
24:31 那你剛剛跟小明這個同學有一點吵架
24:35 那X就說
24:36 「沒事了啦~我們已經和好了~」
24:38 那Y就說
24:39 「是小明惹我的!!!」
24:40 那Z就說
24:41 「我們有吵架嗎?」
24:43 「這樣是吵架嗎?」
24:44 那我們來看看XYZ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格
24:46 第一個 X 吼
24:47 他就是外向型的
24:48 他就是很很開朗啊
24:51 「啊我們要一起玩啊!」
24:52 「我們跟好朋友一起啊!」
24:54 「啊剛剛吵架沒事啊過去了~」
24:56 外向型的
24:57 那 Y 吼就是過動兒
24:58 而且還有點衝突型的
25:00 他過動還有點衝動
25:02 他會說「要不要玩騎馬打仗?」
25:04 「不玩你是膽小鬼喔!」
25:06 「我看你就是膽小鬼!」
25:08 他會故意給你嗆聲
25:09 然後他就自以為是
25:11 「我要當組長!」
25:14 然後跟人家有衝突
25:15 「小明惹我的!」
25:16 「是小明不對」
25:17 「他自以為是」
25:19 就有點過動衝動的現象
25:22 Z是什麼人呢?
25:23 Z就是自閉傾向
25:24 他跟你講的時候他不管你要不要聽
25:26 「我發明一個遊戲!」
25:27 那你問他說要不要分組啊
25:29 分組不在他的計畫裡啊
25:31 他說「為什麼要分組?」
25:33 「怎麼分組?」
25:34 那你說「你剛剛有點衝突,你講話很大聲」
25:37 「講話大聲就是衝突嗎?」
25:39 「就是吵架嗎?」
25:40 他連這個都不懂
25:41 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25:43 那就自閉傾向
25:45 好那最後這一張
25:46 跟大家複習一下
25:47 你看一個小朋友社交障礙
25:49 他單純是屬於他的取向 氣質的取向
25:53 那沒有問題
25:53 那方醫師那個標號紅色的
25:56 那代表說他是屬於比較靜態的
25:59 內向型是靜態的
26:00 外向型呢他是比較那個這個動態的
26:04 那高敏感度呢就靜態動態同時都有
26:07 那病理型呢
26:08 就是有一點生理的異常
26:10 焦慮呢是屬於靜態的
26:11 它是內心很澎湃
26:13 內心很動態
26:15 行為啊很靜態
26:17 因為為了逃避這個高人設的問題
26:19 那ADHD呢
26:20 它就是亂動的
26:22 亂動衝動的
26:23 純動態的
26:24 當然不理人的時候也不理人
26:26 他動起來不得了
26:28 自閉傾向呢
26:29 他要嘛就是完全不理人
26:31 要嘛就是亂理人
26:33 以他自以為是的方法
26:34 創傷型又分為貓型、狗型跟狼型
26:38 貓型就是用逃避的
26:40 就是靜態
26:42 以上有助於說
26:44 你看到一個形單影隻社交障礙的小朋友
26:47 你可以用這些方式
26:49 去嘗試瞭解他們
26:51 瞭解目的是什麼?
26:52 瞭解目的是為了幫助他們
26:54 幫助的方法有很多
26:56 不是說去做表格、吃藥之類的
26:59 方醫師在下一集
27:01 會特別針對這幾個類型
27:03 來提出有效的
27:05 很核心的
27:07 甚至有趣的辦法來幫助他們
27:09 我們期待下禮拜相見,謝謝!
27:21 想要從醫學的角度
27:23 來了解人生的問題嗎?
27:25 記得按讚、訂閱、開啟小鈴鐺
27:28 分享給所有的親朋好友
27:30 讓我們一起提升台灣的醫療文化!!
【多巴胺大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