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問自己這個問題——

我是誰?
是誰在創造我的經驗?
又是誰在主導這一切?

小編推薦博客來書籍

博客來-漫遊前世今生:超靈七號系列一 | 博客來-穿梭幻相實相:超靈七號系列二 | 博客來-時間預言:超靈七號系列三 | 博客來-賽斯早期課 7 | 博客來-賽斯早期課 8 | 博客來-賽斯早期課 9

我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問自己這個問題——

我是誰?
是誰在創造我的經驗?
又是誰在主導這一切?

當我們看見天上的月亮,是否也曾懷疑:
它為什麼總在那裡?
它的圓缺,和我們的情感有何關聯?

李賀曾寫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石延年回應:「月如長恨月長圓。」

詩人看似在吟誦自然,卻也在質問:
如果宇宙沒有情感,存在還有什麼意義?

這讓我們思考——
假如沒有心靈的參與,
這個世界是否還會以我們熟悉的樣貌存在?

物質,真的就那麼實在嗎?
還是,它只是被觀察之後的結果?
是意識賦予它形體,還是它本就存在?

如果一張桌子在無人注視時只是「可能性」,
那麼,是誰在讓它成為「確定性」的?

也許,我們一直低估了自己內在的心智。
那個不發聲的內在自己,
正靜靜地安排、編輯、組織我們的每一場人生經歷。

我們以為是世界影響了我們,
但會不會,其實是我們自己——
在某個更深的層次,先動了念、動了情,
才讓那些事件得以發生?

是的,所有的物質行動,背後都藏著一個「暗示」。
一個意願的點頭,一個認可的微光。
你同意了,它才發生了。
你開啟了,那個潛意識的機制才開始運作。

那我們要再問得更深一層:
什麼是「我」的意願?
是那個白天在工作、晚上在煩惱的我?
還是那個在沉默中觀察一切、
不斷用心靈能量建構出世界的「我」?

原來,我們不只有一個「自我」。

外在的自我,與環境互動,掌管日常。
但內在的自己,才是從無形到有形的組織者。
是它將意念化為形象,
將情感化為事件。

物質,不是因為存在所以我們感知,
而是因為感知,所以才存在。

你曾以為那些事件是獨立的、客觀的,
其實它們都是你的精神環境與情感能量的投影。
一切你經歷的,都不是巧合,
而是你內在的意識,極具獨特性的目的所呈現出來的形式。

於是我們最後問:

如果存在是一種意義的表現,
那麼我們此刻,是不是應該毫無保留地去表達?

在每一刻重新創造自己,
讓世界不因歲月而老,
讓月亮不再為缺圓所困。

這不是詩句的浪漫,
這是實相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