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恆春,歌聲是從土地裡長出來的。 月琴陪伴民謠超過百年,唱著愛情、歷史與生活,是最能訴說故事的聲音。 今年的 半島世界歌謠祭 以「半島辦桌」為主題,把義大利曼陀林、日本三味線、馬來西亞沙巴吉他、中東烏德琴和恆春月琴一起端上桌。傳藝師與國際音樂人同台共創,就像一場音樂辦桌,澎湃又熱鬧。 除了壯觀的跨國合演,也有阿嬤、家庭主婦和孩子們參與的「半島上菜秀」與民謠大賽,展現最真實的在地傳承。 這是一場 MADE IN 恆春 的音樂節,讓你聽見土地的呼吸、人情的溫度,還有最美麗的震撼。   🧅讓我們跟著策展人,一起剝洋蔥,感受土地的聲音🧅   |第一層|歌謠祭的誕生與土地的連結 (01:43) 半島世界歌謠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海角七號》電影帶起的月琴與恆春民謠風潮。屏東縣政府早期開始推廣恆春半島的歌謠,逐漸發展成國際歌謠節,再演變為今日的「半島世界歌謠祭」。它不只是音樂舞台,更是一個傳承土地文化、凝聚生命故事的場域。風潮音樂在2023年接手後,進一步將恆春民謠與世界音樂連結,讓在地聲音被更多人聽見。 |第二層|月琴的地位與人間國寶 (12:00) 月琴是恆春半島最具代表性的樂器,陪伴著民謠的吟唱,訴說著愛情、鄉愁與生活故事。它是最能表現情感的「敘事樂器」,也是許多傳藝師生命的依靠。雖然不少長者已逐漸凋零,但陳英阿嬤與張日貴阿嬤仍以九十高齡繼續傳唱,成為珍貴的人間國寶。 |第三層|音樂的辦桌與世界對話 (15:20) 2025年歌謠祭以「半島辦桌」為策展主題,象徵音樂文化的交流與共享。恆春建城150週年,以音樂來「請客」,邀請世界各地的彈撥樂器齊聚:義大利的曼陀林、馬來西亞的沙巴吉他、中東的烏德琴、日本的三味線,以及台灣的月琴,共同演繹民謠與搖滾的融合。這場音樂辦桌,不只是表演,更是文化與情感的盛宴。 |第四層|在地傳承與下一代 (26:13) 除了國際舞台,歌謠祭也設置「半島舞台」給在地音樂人與社群,例如「半島上菜秀」以鍋碗瓢盆當樂器,搭配阿嬤、媽媽與小孩共同演出,營造滿滿人情味。更重要的是,每年舉辦的全國民謠大賽,讓小學生到家庭主婦都能參與,把月琴與歌謠傳遞給下一代。孩子們自小立志學琴、唱謠,讓傳統延續在日常生活之中。 本集曲目:vaivaik尋走(45:12) 選自專輯:VAIVAIK尋走 音樂人:戴曉君Sauljaljui 數位聆聽:https://lnk.to/TCD-5625   |本集節目嘉賓| 于蘇英/半島世界歌謠祭策展人、風潮音樂企劃總監 半島世界歌謠祭 Hear Here 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hearhere946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bqbeei805ig01s8bobz3ey2/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https://firstory.me/zh)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