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從賽斯資料探討存在的目的、能量形式與意識層次
一、 存在的根本目的
核心概念: 存在的目的在於補充所缺乏的能量(電能),以達到圓滿。
轉世的選擇:
個體不會重複已經體驗過、意義不大的生命形式(例如:連續兩世為男性後,會選擇成為女性)。
人生的設定是為了獲取當下所沒有的「電的形式」(經驗與能量)。
二、 四種主要的「電」(能量形式)
第一種電: 物理世界的電力(由電力公司提供)。
第二種電:靈魂的電能
由思想與感受(意識)構成,強度與密度遠高於物理電力。
是從累世的經驗中收集、累積而來。
思想一旦產生,便有其獨立的實相,永遠存在。
第三種電:心智的電能
人在不同意識狀態下(如睡覺、夢境)所使用的能量。
對應不同的「人格」或「身體」(肉體、夢體、心智體、投射體)。
第四種電:觀念層面的能量(純粹能量)
位於「觀念」(Idea/Concept)層面,是純粹的知識與能量。
是所有革命性、偉大想法與創造力的源頭。
三、 意識的層次與組織
賽斯觀點(A1, A2…):
A1 層面: 可操作身體、療癒自己與他人、理解思想。
A1A, B, C: 進入「可能性場」,體驗多線性的實相。
A2 層面: 能整合與使用累世的經驗。
更高層次(A3, A4, A5): 能量更強大,可理解地球起源、宇宙建構,甚至跨越時空與其他意識體(如達文西與畢卡索)交流。
佛教觀點(三界四空天):
欲界、色界、無色界: 代表不同層次與形式的能量(電的形式)。
四空天(無色界): 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等,是更高層次的意識狀態,其能量強度遠非物質界的意識所能操作。
四、 內在與外在的連結機制
有意識心智(守護天使/內在嚮導):
扮演「變壓器」或「轉接頭」的角色。
將內在高強度的能量(報身)轉換為外在自我(應身)可以使用的形式。
是連接內在智慧與潛能的關鍵。
心電感應(Telepathy):
其本質是內在與外在之間的「電能通路」。
與「有意識心智」建立良好連結,是發揮全部潛能的基礎。
五、 修行與圓滿的本質
修行的定義:
從面對未知領域時的「混亂」,轉變為能夠「覺知」並「組合」不同意識經驗的狀態。
核心在於「跟隨自發性」與「無所住心」,信任內在的指引。
圓滿的意義:
並非功德累積,而是「意識飽足」,即電能被充滿。
當一個生命形式所需的能量(經驗)被補足後,其能量頻率會提升,自然進入下一個層次,不再需要重複現有的體驗迴路(脫離輪迴)。
關於放下與頓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當一個念頭轉變,不再執著於某個經驗或痛苦時,能量頻率會瞬間改變。
這代表此課題的能量已被補足,因此能立即達到圓滿狀態。
六、 對生命挑戰的應用與理解
成癮問題(如吸毒):
根源在於對現實經驗的「放棄」與痛苦的逃避,而非體驗課題。
透過化學方式讓意識「彈跳」到更高、更快樂的層面,但這並非自發性的整合,而是一種欺騙與幻覺,最終會導致意識無法回歸。
痛苦與死亡:
痛苦來自於「神經脈衝」在不同意識場域間的連接,抵抗會加劇痛苦。
死亡並非結束,而是進入另一次元的入口。若能放鬆、不抵抗,過程將會更平順。
小編推薦博客來書籍
中道:未來的靈性道路
一個美國哲學家的死後日誌:威廉‧詹姆士的世界觀The Afterdeath Journal of an American Philosopher: The World View of William James
第一本改造生命的自我形象整容術(暢銷紀念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