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定一博士多次在「心,向前行」共修也提到,我們從人間的關係出發,從這個世界好像都是真的的層面來出發,其實是沒有什麼矛盾的--畢竟在空、在真實,一樣可以找到有;在「有」好像又可以找到空。 這個重點,可以解開我們自己在執行或是理解上的哪些矛盾呢?這個星期,楊博士為我們將這個主題打開。
一、空,不是沒有(no-thing / nothing),是隱含所有的可能。在有相(有色有形)的世界,不會有「滿」(因為永遠可以再加上去),所以真正的「滿」是空。
二、唯識(one and only one consciousness ),是佛家所說的「心」(相由心生,境隨心轉的「心」),是道家所說的「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道」)。
用意識來表達「心」、「道」,是因為有覺性、有明性,有大樂、有平等的慈悲心、有般若智慧。
三、八不中道(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不去不來。)
不生不滅、不去不來的是「心」、是「道」、是「空」、是「唯一的意識」、是「本體」。
所以《心經》說:「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由「本體」所現的相,是不斷不常、不一不異的。
不斷不常,是因為一直在生滅,而且生滅的速率極快,就好像在看電影,一個畫面緊接著下一個畫面,看起來是不斷,實際上是不常。
不一不異,是因為好像有很多個體(不一),其實是一個共同體,而且本質是一樣的(不異),就好像大海因為波動而產生大大小小、形狀不同的水泡,其實都是大海。
所以《心經》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四、修行,是修改自己的行為,修改會讓自己輪迴、沈淪、受苦的行為。
修行的方法,最好是依止聖賢的言行的教導。
感恩楊博士、夢怡、和工作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