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不耐症與我們常說的食物過敏兩者有何不同?如果已經有飲食不耐症方面困擾的朋友,應該如何來面對呢?」

一起來聽聽楊博士的回答~
楊定一:減輕飲食不耐症,首先避開造成不適應的食物,用天然育菌素整理腸道環境,身心舒暢了再慢慢把不耐受的飲食帶回來-療癒的飲食與斷食QA(41)

===

重點節錄:(這集重點比較多,但都是很受用的喔~)

1.飲食過度敏感分為兩類:飲食不耐受和飲食過敏。
2.飲食不耐受:缺乏消化某一食物的酵素,而出現不適應的症狀。少吃、小量吃,症狀就會改善。
3.飲食過敏:跟量的大小不相關,小量就會引起。因某一飲食刺激免疫系統引發的過敏反應。
4.飲食不適應的症狀以腸道為主:肚子不舒服、噁心、脹氣、拉肚子、疲勞等。
5.常見胺類不適應的飲食:發酵類、酪梨、柑橘、檸檬、起司、魚、醋、酒類。以全身症狀為主:頭痛、流鼻涕、疲勞、皮膚發紅。
6.飲食過敏可透過血液檢驗測出過敏源;飲食不耐受則是主觀認定為主,和腸道微生物菌相及有無腸道發炎狀況相關。
7.飲食不耐受,通常和腸道屏障破壞(腸漏症)相關。長期下來可能從飲食不耐受轉變成過敏,導致免疫失調。例如:乳糜瀉
8.常見導致過敏的飲食:魚、貝類、海鮮、蝦子、螃蟹、花生、 堅果、草莓、蛋、奶類、玉米、大豆、小麥。
9.面對飲食不適應採用WOW的做法: withdraw停止、observe觀察、work back in 重新帶回。
10.重建腸道的健康,找回健康的微生物群:多吃高纖維的葉菜類(天然的育菌素)、發酵類、以及多酚類的食物。

#飲食不耐受 #飲食過敏 #腸道菌
#胺類不適應 #發酵 #多酚
#療癒 #真原醫 #高脂低醣